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王琦经验集
>>
查看详情
一、中医体质学的确立
2019-02-08 09:50:52
王氏自70年代即开始从事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近20年来,他在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社会调研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对中医体质学说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中医体质从学说到学科的确立,作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一)提出了中医体质学概念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它是以中医理论为主体,吸收现代体质人类学和现代医学等相关学科内容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性、应用性学科。主要研究范畴包括体质特征与体质结构、体质类型、体质与发病、体质与疾病的诊断与辨证、体质与疾病的治疗、体质与预防、保健等。
中医体质学中的体质概念,可以表述为: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反映在生命过程中的某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方面,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方面。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现象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群类性)与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
体质概念的这一表述方式,是基于中医学对人类体质观察的论述和现代中医体质研究的基本认识,结合了有关学科中对体质的认识以及医学科学的性质、研究目的和任务而提出来的。
(二)揭示了中医体质学说的基本原理王氏指出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和遗传决定论是中医体质学说的四个基本原理,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医体质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背景。
1体质过程论:体质过程论认为,体质是一种按时相展开的生命过程,是一个随着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不断演变的生命过程。其基本观点是:①体质是一种按时相展开的,与机体发育同步的生命过程;②体质发展的过程表现为若干阶段,幼年(稚阴稚阳)→青年(气血渐盛)→壮年(气血充盛)→老年(五脏气衰),其中每个阶段的体质特性也有相应的差异,这些不同的体质阶段依机体发育的程序相互连续,共同构成个体体质发展的全过程;③不同个体的体质发展过程,由先天禀赋的不同而表现出个体间的差异性,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性别差异、某些生理缺陷与遗传性特异体质。
2心身构成论:心身构成论认为,体质是躯体素质与一定心理素质的综合体。心身构成论是中医“形神统一”思想在中医体质学说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内涵是:①体质是由特定躯体素质(包括形态和功能两个方面)与相关心理素质的综合体;②构成体质的躯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之间的联系是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③体质分型的标准或人群个体差异性的研究应当注意到躯体—心理的相关性。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对体质分型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心身构成论”的思想,认为每一种躯体素质与五种不同的心理倾向相关,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的躯体素质共有二十五种心理类型,故称“二十五人”。
3环境制约论:环境制约论认为,环境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在个体体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活条件、饮食构成、地理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都可产生一定的制约性影响,从而在生理上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型体质。一般说来,生活条件优越的人,体力劳动较少,体质虚弱,腠理疏松,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人,体力劳动较多,则体质强壮,腠理紧密;饮食膏粱厚味、油腻腥膻者,易生痰积湿,而饮食粗粝、饥饱不均者,则易伤脾胃。
4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毫无疑问,体质差异、个体体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所决定的,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这种由遗传背景所决定的体质差异,是维持个体体质特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设立了中医体质的分型体质的分型是中医体质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人类生命现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提示我们,人类既遵循着共同的生命规律又表现了个体间的特殊性,人类各种生命特征,从生理机能、代谢方式、水平到器官组织的形态,从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到基因的排列,受遗传与变异规律的影响,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又表现出一定的相近性,差异性导致了体质现象的多态性,而相近性则导致了体质类型的出现。与重视生命的共性特征研究一样,重视对人类个体差异性差异规律的研究,也是生命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人类体质现象呈现不同类型的观点,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王氏等在《内经》各篇对体质类型论述及历代医家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临床体质调研方式,对人体的体形、头面形色、肤色、目、鼻、口、四肢、舌脉、性格、饮食、二便、体质成因、发病后的病变特点和用药宜忌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将体质划分为七种类型,即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等。这些体质分型是以临床所见宏观的形征、色、脉等特征为依据的,以脏腑机能变化为主,结合了形体结构、功能特征、心理性格等方面综合作出分型的,构成了中医临床体质辨证的主要内容,为中医界所广泛运用。
(四)总结了体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王氏根据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依据中医学体质理论和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国内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的现状,对现代体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以下看法:1体质特征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观察法:观察内容应包括头面部(面型、面态、面色、目眉、鼻形、人中、口唇、毛发、口腔、舌、耳)形、质特征,颈、胸腹、四肢、皮肤、爪甲等组织结构的形态、形质与色泽,同时还应注意个体的发育状况。
(2)测量法:在观察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特异性的指标进行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腹围、肌肉发育、脂肪蓄积、躯体与四肢、毛发、基础代谢、脉搏、呼吸、血压等方面的数据,并计算这些指标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从中总结其对体质特征的反应程度与规律。
(3)测问法:包括既往形态与功能状况,家庭其他成员健康情况、病史、治疗史(药物史),以此来判断既往的体质特征。目前机能、代谢特征测问,包括对自身机能特征的自我认识和评价、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嗜好、生活规律、家庭状况、对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对生活事件的反应方式、四季气候变化规律的反应特征及影响自身机体功能的某些因素等,注意剔除由于测问而带来的主观性影响。此外,还包括心理测验,判定其所具有的心理特征。
(4)实验法:由于不同的体质对不同的刺激条件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具有相趋性或相逆性,即存在不同的反应方式和反应规律,由此对体质给予、施加不同的刺激条件,观察体质的不同反应特征和反应规律,以建立起不同的体质特征与体质类型的标准模型,为体质的客观化、规范化、现代化研究奠定基础。
2关于群体调研的思路与方法(1)横向体质研究:①同年龄组研究:不同的年龄群体,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状态都是不相同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特征,决定了临床发病学与诊断治疗学的不同,因此,体质调研不宜用一种体质特征与分型划分标准,去套用整个生命的不同阶段或不同年龄阶段中的个体,而应在相同年龄层次的基础上进行。同一年龄组的体质研究,可以忽略体质由于年龄带来的差异,有利于研究同一年龄群体中体质的差异规律和发病治疗规律。②同地域条件的研究:地质结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的不同,造成了生物形态的地区性差异,影响到人,形成了体质的地域性差异,因而在研究群体中体质间的差异规律时,应避免受体质的地域性差异的影响,进行同地域条件的体质特征与差异类型的研究。③同职业类型的研究:一般认为各种生活事件及饮食、体育锻炼等因素也是影响体质特征和类型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所从事职业类型有密切关系。因为职业的不同,往往决定了个体所采取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及体育锻炼的形式和方法不同,受社会影响因素及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亦不同,从而表现出体质的职业性差异。④同性别体质研究:由于性别的不同,形成了男、女各自不同的体质特征。所以,研究体质的差异性,还须注意区分体质的性别差异,进行同性别的体质研究,以总结在相同性别群体中的体质差异特征及类型,以使体质研究更具有可比性。
(2)纵向体质研究:①不同年龄组的体质研究:由于在不同的年龄组中,实际存在着体质上的差异,属于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造成的差异,且不同的年龄层次与疾病的好发性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和差异,因此,还必须研究不同年龄层次上的群体和个体的体质特征及类型。②不同地域的体质研究:人类体质特征具有地域性差异,不同地域环境下的自然人群具有各自不同的体质特征与类型,而这些差异又造成了与某些疾病的好发性关系,形成了疾病谱的地域性特点,因此,体质调研应注意进行不同地域的体质研究。③不同职业的体质研究:所谓不同职业类型的体质研究,就是在相同职业类型的体质研究基础上,进行不同职业类型的体质比较研究,以总结分析不同职业群体的体质变化特征和发病规律。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