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脚散 远行健足。
【歌诀】
软脚散中芎芷防 细辛四味碾如霜
轻撒鞋中行远道 足无箴疱①汗皆香
【词解】①箴疱:箴zhen,音针,疑同针,此处指针
刺样感觉;疱pao,音泡,皮肤上长水泡样小疙瘩。箴疱即
远行使足生水泡或茧子等。
【组成】川芎 细辛各二钱半(各7.5) 白芷防风各五
钱(各15g)
【用法】共研极细末,撒少许于鞋袜内。
【功用】活血舒筋,止痛除臭,并能润滑。
【主治】远行足底生泡,脚臭。
【方析】远行足部疲劳为本方主证。方中川芎行气活血
为君。臣以细辛、白芷、防风散风胜湿,解痉止痛。撒药粉
于鞋袜内,可减少摩擦。
青城天下幽,其幽更在后山。山中古木参天,道路崎岖,栈道险峻,溪水潺潺。在后山的山顶有个千年古寺白云观,香火鼎盛。据地方志记载,北宋时期,王小波和李顺发动农民起义时的秘密根据地就在白云观一带。
由于王小波、李顺的部下都是“旁户”(即佃户),常常被官府、豪强地主压榨,赋役深重,行军打仗也力不从心。虽然起义军杀富济贫,深得老百姓拥护,但死伤很严重,许多道士、僧人也加入了队伍。
一次在与官军的激战中,王小波不幸中箭,因伤势太重而死去。官兵听闻王小波的死讯,士气大振,到处捉拿追杀李顺率领的残余部队。
路过的远行大师看到起义军个个衣衫褴褛,满脚水泡,跑起步来双脚无力,深表同情。于是,他来到街子镇,在街上拦住几个小孩,教他们唱一首歌谣,凡是学会唱的就有糖吃。歌谣的内容是:“应运雄军跑得快,均贫富杀贪惩强。软脚散中芎芷防,细辛四味碾如霜。轻撒鞋中行远道,龙潭虎踞都敢闯。”
歌谣越唱越远,很快就传入了李顺的耳中,李顺问士兵:“这歌谣唱的是什么呀,有什么暗语在里面吗?”军中一位将士破译了这首歌谣的秘密,原来这首歌谣里面隐藏了几味当地盛产的中药,“软脚散中芎芷防”,指灌县主产的川芎、白芷和防风;“细辛四味碾如霜”,是指细辛。
于是,起义军就把川芎、白芷、防风、细辛几味药磨成粉,撒在每个士兵的鞋底里。很快,所有的士兵走起路来健步如飞,不再感觉脚如灌了铅般地沉重。后来起义军攻克了成都,建立了大蜀国。
川芎、白芷、防风、细辛这四味药就是后来老百姓走远路时,为了防止脚起泡、避免脚软疼痛的软脚散。将这四味药磨成粉,撒入鞋底,能活血舒筋、止痛除臭
强健腿力的“软脚散”
三国鼎足而立,连年征战不息。当时士兵因长期打仗,每天要跑许多路,脚上出汗,又没工夫洗,不少人都患上了脚气病(脚癣)。另外,行军时脚底易打泡,泡磨破后,溃烂成疮。这“病”虽小,但患者难受,会影响行走和战斗。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诸葛亮“发明”了一种专治这类疾患的药粉,起名“软脚散”。方用川芎、细辛、防风、白芷等草药碾成粉末,用时取少许药粉,掺于鞋内,行走便觉轻便,自不吃力。如双足肿痛或起泡,掺药鞋中,可迅速消肿止痛,缓解下肢疲乏。此药粉对足跟痛、脚气、湿疹等,也有较佳的防治效果。后来这个方子传到民间,车夫、脚夫、挑夫都把它看成至宝,大凡外出,必随身携带。从药物组成看,方中细辛、防风疏风解表,除湿解痉;白芷温燥除湿,消肿透疹、川芎能活血通络。本方具有祛湿止痛、活血消肿等功效。明代医生陈实功将此方称为“千里健步散”,并编歌赞之:“千里健步散奇功,细辛防风白芷同,加上草乌为细末,长安瞬息即时通”。
病例:宋某,男,41岁,2015年9月21日初诊,患有脚汗症,脚汗出如水洗,冬季严重,且有很大的臭味。笔者让其将少许软脚散撒进鞋内,一周后脚汗症痊愈。
加味软脚散:川芎1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细辛6克,苍术10克,枯矾6克,五倍子10克,麻黄根10克,葛根10克,樟脑10克。将上药研成细末,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取少许。冰片10克,研成细末,装瓶,用时取少许。将药撒进鞋内。此方中之药多芳香辛散,收敛足汗而使步伐轻快。苍术、枯矾、五倍子、麻黄根、葛根、樟脑、冰片,有增强收敛固涩止脚汗之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脚弱麻木、出脚汗、脚气、脚臭等。
“软脚散”加减治疗牙痛27例,效果满意。基本处方:川芎、白芷各9克,细辛6克,防风10克,水煎服。随证加减:胃热亢盛者加黄连、石膏;肝肾阴虚者加熟地、生地;气虚者加党参,风寒者加荆芥、羌活;风火者加菊花、栀子、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