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宣传资料
>>
查看详情
揭秘“巫医赶尸”祝由科!
2022-07-10 19:33:14
前些时看过一集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关于湘西“赶尸”与巫舞的节目,觉得现在人对于“赶尸”、“巫”、“祝由科”等现象不可思议,也就更不能明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了。其实“巫”和“医”在民间流传了几千年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留下很多的典籍与记载,只是近代的西化与文化浩劫割裂了传统文化,使我们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文言文比英文难懂就是这种割裂的例证。近日在《施蜇存七十年文选》中看到一篇名为《祝由科的巫术》的杂文,觉得有必要写一篇关于“赶尸”、“祝由科”现象的文章,让人们明白这些背后的原因。
祝由科和中医是怎样的一个关系?祝由科属中医范畴吗?
带着这个问题
现在让我们来揭示一下湘西赶尸之谜。
“赶尸”属于古医的“祝由科”
首先通过介绍两篇文章,让大家认识“赶尸”与“祝由科”现象。施蜇存先生
(1905-2003
年
11
月
19
日
)
,是三十年代著名小说家,其创作曾被呼之为“新感觉派”。他写的《祝由科的巫术》,这篇文章不长录于下面:
前两天,有一个朋友来闲谈,从医道谈到巫术,从巫术谈到祝由科,于是我想起五十年前所知道的一件怪事。祝由科这个名词,恐怕现代青年中很少人知道。尽管《辞海》还有这个条目,但讲得不详细。
在上古时代,医师就是巫师,差不多全世界各民族都是一样。巫师运用他的法术,驱使鬼神,为人民解灾、救难、治病。他们甚至能起死回生。所以,
在古代,“巫医”两个字总是连在一起的。到后世,用药物治病的医道发明了,出现了不用巫术的医师,于是“巫”与“医”才分了家。
祝由科是巫师的后裔,他们的来源很古。东汉时,张道陵创立“道教”,其法术融合了一部分方术、巫术的内容。北魏时,寇谦之倡立“道教”,又采用老子哲学的思想基础,于是成为一门新的宗教。
在唐宋以后,成为一种以符咒治病的医科,道教中也还有用符咒治病的道士。
我小时候,家住松江城内。在南门里一条冷僻的路上,有一户人家,门口挂着一块招牌,写着一行“世传神医祝由科善治百病”。这是我知道有祝由科的开始。这家有一个老者,据说是用符咒治病的。如果人家有疑难杂症,请他去作法念咒,用黄纸画几张符,贴在门楣上,病就会好。又有人说,祝由科医师也用药物,不过不是用神农本草里的草药,而是用一些奇怪的药物,例如:一双猫头鹰的眼睛,乌龟的尿,刺猬的血。
祝由科盛行于湘西辰州(今沅陵),所以他们画的符叫做辰州符,听说在清代,辰州还有卖符的店。
一九三七年秋,我从长沙搭公路汽车去贵阳。第一晚就在沅陵歇宿。我住在汽车站旁边的旅馆里,和一个四川客商合住一间楼上小厢房,倒也清静。不意随即有一旅贵州军队开到,他们是往东去参加抗日战争的。士兵住在楼下,长官住在楼上。士兵闹闹嚷嚷的做饭、洗汗衫,长官叫来了土娼,饮酒打牌。一下子把一座旅馆闹得乌烟瘴气。到深夜还没有安静下来。
我无法睡觉,看看外边月光大好,就跑出去,走下山坡,到辰溪边散步玩月。那四川商客也尾着我下山。他劝我不要再走远了。我问:“为什么?有老虎吗?”他说:“老虎不会有。”我就追问:“那么怕什么?”他说:“会碰到死人。”我不觉惊异,就问:“这里常有倒毙的死人吗?”他说:“不是倒毙的死人,是走路的死人。”
我被他讲得莫名其妙,拉着他的胳膊问:“你讲的是什么呀?”他笑着说:“原来你不知道,这里有辰州符。”我说:“辰州符,我听说过,可跟走路的死人有什么关系?”他坐下在溪边一块石头上,拉我也坐下,他就讲了辰州符的惊人事迹。
“湘西这一带,从前非但没有通汽车的公路,连官塘大路也没有。到处都是高山深谷,丛林密箐,走路都很困难,车马更不易通过。如果有人死在外乡,无法运棺材回故乡安葬。因此,唯一的办法,便是请祝由科带死人走回家。祝由科画一道符,贴在死人额上,念了咒,摇着一个摄魂铃,死人就会跟着他走。带死人回家,必须在深更半夜,一个祝由科后面跟着一个或几个死人。走到天色将明,就得投奔当地祝由科的家。死人走进门,就靠在门背后。不能让他躺倒,一躺倒就破了法术,第二夜就不能走了。死人在路上走,不能给生人看见,一看见他就倒下,也不会走了。所以祝由科一边走一边摇铃,叫人让开躲避。因此我劝你不要走得再远,怕会碰上。”
这是我生平听到过的最古怪的事。我问四川客商:“你看见过没有?”他说:“我怎么会看见?”我又问:“到底是不是真有这种事?”他说:“你去问问别人,这里大家都说是有的。”
我到昆明,在云南大学认识了物理系教授田渠,他是沈从文的同乡,凤凰人。我马上就把在沅陵听到的事问他,他回说:辰州符能教死人走路,他也听到过,不过没有见过。我说:“你是科学家,信不信有这等事?”他说:“
按科学的理论来说,这种事是不可能有的。但是,天下还有许多事,不是科学能解释的
。”
后来,沈从文也到了昆明。我也在闲谈之际问起这件事。他说:他相信是有的,也许过去确实有过。因为湘西人都不会否定。最后,我碰到历史学家向达,他是湘西白族人。我又问起这件事。他说:他也知道。古书上记载的巫术,尽管现代人已不信其为真有其事,但也不能绝对否定。难道古代的学者都是说谎的人吗?
这是我五十年前知道的怪事,写下来,说不定还可以给民俗学者参考。
下面介绍另外一篇,大约在十年前离单位不远的一个小书店里,我在一本笔记类的书籍(忘记书名了)中看到过一篇小标题就叫“祝由科”的短文。随手翻阅间发现了这个当时很陌生的名词,出于好奇读了一遍。文章中作者写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民国初年,作者认识一位教会医院的院长,是个德国医生。这人从德国来到中国行医治病,同时宣扬基督教。一天,作者去看望这个院长,院长说:他病得很厉害,要回德国去做手术,以后能不能再来中国都很难说了作者问他得了什么病?他说背上长了一个巨大的疖疮,中间已经开始溃烂,手头的针和药都没有效果,必须回国做手术,再拖下去怕溃烂感染就保不住这条命了。作者说我们中国人治疗疮疖之类的小病,有的是办法呀,你要不要试试。这个德国院长本来是不相信中医的,事到如今也只好拜托作者为他找个中医来看看,作者就给他找了一个祝由来看病。
怎么看呢?让这个德国人对着一颗树面东闭目而站,祝由师拿毛笔蘸了朱砂在树上画一个圈。然后站在德国人背后,嘴里念念有词,一边念叨一边拿朱砂笔在那个疖疮上画圈,越画越小,最后画到中心用笔一点,嘴里再念叨几句说声“好了”。
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德国人说背不痛了,作者上前查看那个大疖疮已经不见了,只留了一点痕迹。德国人摸着背纳闷地问:大疖疮哪里去了?祝由师说:你们往树上看。这时候再看树上那个朱砂画的圈里,原来平整的树皮硬是鼓起一个包来,形状与德国人背上原来的大疖疮几乎一模一样,中间也是发黑的。可以想象到那个德国人的惊讶程度。
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这是他所知道的中西医对抗中,中国祝由科的一次伟大胜利。
祝由科的来历
“祝由”一说,从现存典籍来看,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据这两本书的描述和“祝由”一词的本义,“祝”是指“祝祷”,多半是由“巫”来承担的,因为“巫”和“祝”在古代基本上具有同样内涵。“由”则指病因、病由。因此“祝由”就是根据病因之所在,用祝祷去治病的方法。
《素问》说它是一种“古之治病”的方法,是通过“移精变气”的手段来达到其去除病因的目的。由此可知,“祝祷”只是人们可以目睹的表面形式,真正实质性的除病过程是在超越感观以外的“移精变气”中去进行的。
又据《灵枢》,祝由这种治病方法,自来就善治那种突如其来、既无外因又无内因的怪病。这种病一般人都归于鬼神所为,因此由巫来祝祷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但歧伯认为,其中也有病邪留在体内“未发”,一旦病者心中情志波动,“血气内乱”、正邪“两气相搏”而成病的。由于这种病的病因
(
物质结构
)
极其微细,“视之不见、听而不闻”,因此就像鬼神引起的一样。
当黄帝问为甚么可以祝祷而治愈时,歧伯回答说,古代那些巫,由于知道各种疾病的克制方法,又预先看到病是从哪里来的,因此用祝祷来治疗就能奏效。按《历代职官表》所载,“祝由”治病的方法在周代至唐代以前的官方医疗机构中都没有被提到,但是在唐代的“太医署”中却是四大科之一,只不过名字叫作“咒禁”,更加强调其“祝祷”的内涵以及祷词的“咒语”性质。唐代的“太医署”既是医学教育机构,又是医疗单位,在编制上分为四科:
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
。每一科中设“博士”、“医师”、“医工”等,在当时的“咒禁科”中设有“咒禁博士”、“咒禁师”、“咒禁工”等。
元代以后医事更加的分化,分为十三科,即;
祝由科、大方脉科、小方脉科、杂脉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禁科
(指使用禁方、禁药和单方重剂治疗病邪的方法),即民间中医讲的“中医十三科”,故民间中医有“中医十三科,不识祝由科,别称十三科之说”。
明代的最高医疗管理和教育机构是“太医院”。
太医院中设有十三科: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
。因祝由科排在十三科之末,所以有“祝由十三科”之称。到了清初,太医院的科别设置减为十一科,祝由科被排斥出了太医院。
由于祝由科和气功治病有某些相同点:都不使用药物;治病机制都不能用通常的医学理论来解释等等,因此也有些人便把它和气功治病混同起来。
祝由科的形式
现在知道的世间流传的祝由科,就是利用祷告、祝咒的方法治病。举行祝由科仪式所用的工具称之为法器,法器计有盐米、斧头、铃、茅草、米筛、符
....
等。
法师行法前,要有一定的仪式,要设香案奉仙茶鲜花香炉烛台及净水钟,拜轩辕老祖、拜太上老君,方桌上供符箓、纸、笔、朱砚、净水。烧香、画符、念咒……。
祝由科的承传与使用讲究“五要十戒”,奉轩辕黄帝为始祖,认为自己是世间道。
祝由科奉轩辕黄帝为始祖。由于文字有灵,足以格天心而慑鬼魅,黄帝遂授意左史苍颉创立祝由,一种祝由秘字,一种五雷符章,以作治病驱邪之用。《循蜚纪》载,祝由立,「天为雨粟,郁为夜哭」,黄帝与岐伯磋商,在秘字之下,标以主治病名,配以相当引药,分科订定,庶几无咒不对症,误用符章等流弊。五要十戒由是出焉。
祝由科五要
一、要明白药性。
二、要略知药理。
三、要审察病状。
四、要心灵眼快。
五、要记忆强固。
祝由科十戒
一、戒贪财无厌。
二、戒迟疑不决。
三、戒卤莽从事。
四、戒假公济私。
五、戒亵渎三光(三光者,日、月、星)。
六、戒无故杀生。
七、戒好色酗酒。
八、戒铺张扬厉。
九、戒朋比为奸。
十、戒滥收学徒。
凡做不到五要十戒者,切勿以身试法,后患无穷。
再看看祝由科符咒的内容
《祝由科诸符秘》又名祝由科。六卷。妙道真人撰
,
约成书于清末,卷一:述骨鲠、疟疾、汤火伤、荷叶癣、小儿惊风、犬蛇咬伤、肥疮、痈疽的符咒;卷二述十三科每科通用符咒;卷三至卷五分述大方脉、风、产、眼、小儿、口齿、外、伤折、耳鼻、疮肿、金镞、书禁各科的各种符咒;卷六:补遗,收催生、驱疟诸符。
祝由科属古民间中医疗法,虽然不是主流中医学范畴但它确实在治病方面有独到之处,至于它是不是巫术、迷信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巫术及迷信等后来发现它其实是我们没有发现的科学。
就把祝由当作一种神秘文化现象吧,实在遇到治不好的病可以一试。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