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若能得方,屡用屡效,则可免除不少患者的病痛。这样的方子其实并不少,许多医生都会根据自己的诊疗经验总结出一些经验方,用之临床,效果甚佳。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个止痛良方,其止痛效佳,顽疾癌痛亦能平。
【组成】
麝香1.5g,沉香3g,檀香3g,乳香3g,没药3g,血竭5g,木香3g,三七6g,朱砂3g。共碾成细末,以生甘草50g煎水调成丸,如黄豆大,每服5粒,1日2~3次。
【方解】
癌症疼痛一般见于肿瘤晚期,代表病情正在进展,从中医病因来看,大多与寒有关,因寒主收引凝滞,故疼痛比较剧烈。肿瘤的疼痛,既有虚的一面,又有瘀的一面,还有寒的一面,故一般药物止痛难以取效。此方中沉香、檀香、木香,三香辛香发散,从上、中、下三焦理气,能迅速缓解平滑肌痉挛,达到止痛效果。麝香味辛、气温、无毒,能通行十二经,引诸药入里,直达病灶,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破积聚癥瘕。正如《名医别录》所言:“疗中恶,心腹暴痛。血竭,味辛、咸,气平,有小毒,入肾经,能消恶毒痈疽。乳香、没药能疗恶疮及风毒肿痛,能定诸经卒痛并心腹急痛,破血止痛如神。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朱砂,甘,微寒,归心经,有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之神效。诸药相配,能迅速止痛且能化瘀消癥,是治疗肿瘤疼痛的特效方药。
【临证心悟】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很多民间的经验方具有高效,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朱良春朱老在多个场合强调:“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医,以朱老等老一辈中医为榜样,以开放的姿态交流,以期达到中医的繁荣与发展。本方系20世纪50年代甘肃省张忠选老中医家传方,余在临床中灵活运用取得很好疗效。余惊叹于此方止痛之效佳,不敢私藏,备述于此。
若患者无法进食,疼痛明显的可用此药打粉,蜂蜜为基,放入脐中,用艾条在肚脐上灸之,止痛效果甚速,临床可取得良效。临床中不论寒热虚实,只要腹部剧痛皆可应用。
【验案集粹】
张某,女,55岁,2015年1月20日初诊。
现病史:因右上腹疼痛1个月,在无锡某医院诊断为“肝癌”,CT显示病灶位于右叶近肝门部,约9.5cm。介入治疗1次后,求治于中医。现右胁疼痛,面色晦滞,精神不振,消瘦,口干口苦,胃纳差,小便黄赤。舌暗红,边有痕斑,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少阳阳明合病夹瘀血。
治法:疏解少阳,泻火祛痰。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0g,黄芩9g,半夏12g,红参10g,五灵脂10g,芦根30g,薏苡仁30g,桃仁10g,冬瓜子30g,鸡屎藤30g,平地木15g,土鳖虫10g,鼠妇10g,甘草6g,生姜10g,大枣3个。7剂。同时加服沉香止痛丸。
二诊:药后胁痛消失,口干口苦好转。继续用上方巩固治疗,以后间断加入牡蛎、三棱、蓬莪术、白花蛇舌草、鳖甲、浙贝母、三七粉等药,同时结合肝癌醋制丸治疗。至2016年3月30日,复查CT示:肝部肿块缩小为6.4cm。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好书推荐
《徐书屡用屡效方》
本书介绍了徐书教授临床经常应用并验之效确的50种专病专方。其中,“临证心悟”介绍了作者对该病的心得体悟,突出了治疗思路及辨证要点。“验案集粹”是作者行医多年来运用辨证论治取效的一些典型案例。全书理、法、方、药一线贯穿,临床验之效确,为作者三十余年临证之精华。如作者认为过敏性紫癜为离经之瘀血所致,故以加味承气汤治之;青光眼发病多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厥阴虚寒证候,与吴茱萸汤的病机非常相似,故可用加味吴茱萸汤治疗;以“温肾”“疏肝”“软坚”排石三法治疗泌尿系结石,总结出四逆散合大黄附子细辛汤等,皆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及学术价值,值得参考借鉴。(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