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涩法治疗早泄
2019-01-02 11:15:27
综观历代中医对早泄的治疗,针对本病精关失控、易开不固的病机特点 ,应用最多的是固涩法。但从辨证的角度看 ,早泄一证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若滥用涩法则易犯“虚虚实实”之戒 ,故早泄用涩法也需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恰当的配伍。现就固涩法治疗早泄的配伍方法探析如下。
1 涩精固泄法的源流与发展
涩以固脱 ,凡是针对固脱而设的法则 ,称固涩法。它主要是针对人体气血津精滑脱散失病症而设立的治法 ,属于中医“十剂”涩剂的范畴。而涩(精固泄法主要是针对男子精气不固 如遗精、早泄)等 病证所采取的治法。由于早泄在临床上多与阳痿、遗精、不育相伴出现 ,故历代对早泄的诊治少有专论 ,其内容多散见于阳痿、遗精、求嗣种子等内容之中。
对于精气散失的治则、治法 ,早在《素问 ·至真要大论》中就云:“散者收之”,意为耗散不能约束的病证可用收敛固涩药治之。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夫失精家 ,少腹弦急 ,阴头寒 ,目眩发落 ,脉极虚芤迟 ,为清谷 ,亡血 ,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 ,男子失精 ,女子梦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方中用龙骨、
牡蛎涩精敛气 ,治阴阳两虚之失精 ,开创了涩精法临床应用的先河。
其后 ,随着历代医家对精液不固症病机的不断认识 ,从隋唐时期 ,以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王焘《外台秘要》为代表提出了以“肾虚”为主 ,如《诸病源候论》曰:“肾气虚弱 ,故精溢也 ,见闻感触 ,则劳肾气 ,肾藏精 ,令肾弱不能制于精 ,故因见闻而精溢出也。” 及至宋代以后 ,逐渐跳出虚劳肾虚之窠臼 ,开始注意到实证病机所致的遗精。如宋代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将梦遗的病机归为下元虚惫外 ,还提出经络壅滞 ,欲动心邪 ,并分立补肾、清心、利湿诸治法。在用药方面 ,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指出:“凡酸味亦同乎涩者 ,收涩之意也” 。意即酸味、涩味之品有收涩之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脱者散而不收 ,故用酸涩温平之药以敛其耗散。” 李时珍在张子和提出的“酸涩收敛”的基础上 ,又增入了“温平之药”,并认为气血津精之脱不能光用涩药 ,需与治本相结合。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论固方之制时曰:“固其泄也”。在理论上阐述得更加明确 ,他说:“虚者可固 ,实者不可固;久者可固 ,暴者不可固。当固不固 ,沧海亦将竭;不当固而固 ,闭门留寇也” 。后人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加以发展 ,如因寒而泄 ,固之以热;因热而泄 ,固之以寒;久泄成虚 ,则固其正。
由此可见 ,固涩法的临床应用并非是收涩药的简单堆砌 ,而应根据病证特点注重配伍运用 ,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对早泄的治疗同样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综观历代中医对早泄的治疗,针对本病精关失控、易开不固的病机特点 ,应用最多的是固涩法。但从辨证的角度看 ,早泄一证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若滥用涩法则易犯“虚虚实实”之戒 ,故早泄用涩法也需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恰当的配伍。现就固涩法治疗早泄的配伍方法探析如下。
1 涩精固泄法的源流与发展
涩以固脱 ,凡是针对固脱而设的法则 ,称固涩法。它主要是针对人体气血津精滑脱散失病症而设立的治法 ,属于中医“十剂”涩剂的范畴。而涩(精固泄法主要是针对男子精气不固 如遗精、早泄)等 病证所采取的治法。由于早泄在临床上多与阳痿、遗精、不育相伴出现 ,故历代对早泄的诊治少有专论 ,其内容多散见于阳痿、遗精、求嗣种子等内容之中。
对于精气散失的治则、治法 ,早在《素问 ·至真要大论》中就云:“散者收之”,意为耗散不能约束的病证可用收敛固涩药治之。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夫失精家 ,少腹弦急 ,阴头寒 ,目眩发落 ,脉极虚芤迟 ,为清谷 ,亡血 ,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 ,男子失精 ,女子梦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方中用龙骨、
牡蛎涩精敛气 ,治阴阳两虚之失精 ,开创了涩精法临床应用的先河。
其后 ,随着历代医家对精液不固症病机的不断认识 ,从隋唐时期 ,以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王焘《外台秘要》为代表提出了以“肾虚”为主 ,如《诸病源候论》曰:“肾气虚弱 ,故精溢也 ,见闻感触 ,则劳肾气 ,肾藏精 ,令肾弱不能制于精 ,故因见闻而精溢出也。” 及至宋代以后 ,逐渐跳出虚劳肾虚之窠臼 ,开始注意到实证病机所致的遗精。如宋代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将梦遗的病机归为下元虚惫外 ,还提出经络壅滞 ,欲动心邪 ,并分立补肾、清心、利湿诸治法。在用药方面 ,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指出:“凡酸味亦同乎涩者 ,收涩之意也” 。意即酸味、涩味之品有收涩之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脱者散而不收 ,故用酸涩温平之药以敛其耗散。” 李时珍在张子和提出的“酸涩收敛”的基础上 ,又增入了“温平之药”,并认为气血津精之脱不能光用涩药 ,需与治本相结合。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论固方之制时曰:“固其泄也”。在理论上阐述得更加明确 ,他说:“虚者可固 ,实者不可固;久者可固 ,暴者不可固。当固不固 ,沧海亦将竭;不当固而固 ,闭门留寇也” 。后人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加以发展 ,如因寒而泄 ,固之以热;因热而泄 ,固之以寒;久泄成虚 ,则固其正。
由此可见 ,固涩法的临床应用并非是收涩药的简单堆砌 ,而应根据病证特点注重配伍运用 ,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对早泄的治疗同样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