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早上5-7时)血气流注于大肠,称为「手阳明大肠经」,此时最适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所以,清热滑肠最好的时间就是此时,由于有助大肠经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时,最好多吃高纤蔬菜及水果。
1、手阳明大肠经主要症状
大肠经的失调会引致与大肠功能有关的病症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等。此外,由于大肠经经过口腔及鼻,因此牙痛、流清涕、流鼻血、循经部位的疼痛或热肿等病症都可能显示了大肠经出现问题。
本经穴位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2、手阳明大肠经用药歌诀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3、手阳明大肠经经络循环图
4、手阳明大肠经经络穴位图
5、手阳明大肠经取穴视频详解
6、手阳明大肠经穴位(11穴)
商阳(手阳明大肠经穴;井穴)
位置:食指指甲外侧,用指甲掐它。手食指末节桡侧,指甲角外展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颐颔肿,下齿痛,耳聋,耳鸣,青盲,热病汗不出,昏厥,中风昏迷,喘咳,肩痛引缺盆,发热。调节便秘。
二间(手阳明大肠经穴;荥穴)
位置:微握拳,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喉痹,颔肿,鼽衄,目痛,目黄,大便脓血,齿痛、口干,口、眼歪斜,身热,嗜睡,肩、背痛,振寒,食指病变。
三间(手阳明大肠经穴;俞穴)
位置:微握拳,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目痛,齿痛,咽喉肿痛,手指及手背肿痛,鼽衄,唇焦、口干,嗜睡,腹满,肠鸣,洞泄。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穴;原穴)
位置:手背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主治:(主治面部一切疾病——面、口合谷收),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耳聋,喉痛,指挛,臂痛,口、眼歪斜,咽喉肿痛,胃痛,热病无汗,多汗,上肢病变。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掐左侧。
阳溪(手阳明大肠经穴;经穴)
位置: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上翘时,拇短伸肌肌腱与拇长伸肌肌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头痛,耳鸣,齿痛,咽喉肿痛,目赤,手臂、手腕痛,耳聋,癫痫。
偏历(手阳明大肠经穴;络穴)
位置:屈肘,小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3寸。
主治:鼻衄,目赤,耳聋,耳鸣,手臂酸痛,喉肿,水肿,口、眼歪斜,喉痛。
温溜(手阳明大肠经穴;郄穴)
位置:在合谷之上。屈肘,小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5寸。
主治:腹痛,呃逆,喉、舌痛,头痛,面肿,鼻衄,咽喉肿痛,肩、背痛。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下廉(手阳明大肠经穴)
位置:小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展4寸。
主治:头风,眩晕,目痛,肘、臂痛,腹痛,食谷不化,乳痛。
上廉(手阳明大肠经穴)
位置:小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展3寸。
主治:头痛,偏瘫,手臂、肩膊酸痛、麻木,腹痛,肠鸣,泄泻,腹痛。
手三里(手阳明大肠经穴)
位置:小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展2寸。
主治:肘挛,手臂屈伸不利,手臂麻木、酸痛,齿痛,腹胀,吐泻。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穴;合穴)
位置: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发热,高血压,手臂肿痛,肘痛,上肢瘫痪;热病,咽喉肿痛,腹胀,吐泻,齿痛,瘾疹,癫狂善惊。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要经常柔一揉。
肘髎(手阳明大肠经穴)
位置:臂外侧,屈肘,曲池穴上展1寸,肱骨边缘处。
主治:肘、臂麻、痛,手臂拘挛,手臂麻木,嗜卧,嗜睡。
手五里(手阳明大肠经穴)
位置:臂外侧,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展3寸。
主治:肘、臂挛急,手臂疼痛,瘰疠,咳嗽,吐血,嗜卧,身黄,疟疾,嗜睡。
臂臑(手阳明大肠经穴;手阳明大肠经络之交会穴)
位置: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展7寸。
主治:瘰疠,颈项拘急,肩、臂疼痛,目疾。
肩髃(手阳明大肠经穴;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交会穴)
位置: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中热,半身不遂,风热瘾疹,瘰疠诸瘿。
巨骨(手阳明大肠经穴;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交会穴)
位置:肩上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主治:肩、背、手臂疼痛或不得屈伸,瘰疠,瘿气,惊痫,吐血,惊癫。
天鼎(手阳明大肠经穴)
位置: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喉结旁,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气梗,瘿气,瘰疠。
扶突(手阳明大肠经穴)
位置:颈外侧部,喉结旁,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瘿气,瘰疠。
口禾髎(手阳明大肠经穴)
位置: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主治:鼻疮,鼻息肉,鼻衄,鼻塞、流泪,鼻流清涕,口歪,口噤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