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血气流注于肺,称为「手太阴肺经」。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易发作;有些医师认为严重气喘患者,应在此时起床服药,治疗效果会更好,且宜吃补肺饮食,如燕窝、银耳等。 1、手太阴肺经主要症状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2、手太阴肺经用药歌诀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苑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芪更参苓。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蒄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萎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3、手太阴肺经经络循环图 手太阴肺经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4、手太阴肺经穴位歌诀图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 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5、手太阴肺经取穴视频详解
6、手太阴肺经穴位(11穴) 中府(手太阴肺经穴;肺之募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 位置: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 主治: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肩背痛,腹胀,哎逆,喉痹,浮肿。
云门(手太阴肺经穴) 位置:胸前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热。
天府(手太阴肺经穴) 位置:鼻尖触手臂处。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展3寸处。 主治:治疗过敏性鼻炎。气喘,鼻衄,吐血,瘿气,上臂内侧痛。
侠白(手太阴肺经穴) 位置:臂内侧,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展4寸处;或肘横纹上展5寸处。 主治:咳嗽,气短,气喘,干呕,烦满,心痛,上臂内侧痛。
尺泽(手太阴肺经穴); 位置:肘横纹外侧,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补肾。治高血压、哮喘。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舌干,胸胁胀满,吐泻,小儿惊风,肘臂挛痛,乳痛。 孔最(手太阴肺经穴;郄穴) 位置:腕横纹上展七寸。小臂掌面桡侧,尺泽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与太渊穴(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连线上。 主治: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嗽、急性咽喉痛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肘臂挛痛,痔疮。
列缺(手太阴肺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位置: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腕横纹上展1.5寸处。 主治:治疗小儿遗尿,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掌中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项强,惊痫,溺血,小便热,阴茎痛,齿痛。 经渠(手太阴肺经穴;经穴) 位置:小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展1寸。 主治: 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气喘,喉痹,胸部胀满,掌中热,胸、背痛;咽喉肿痛。 太渊(手太阴肺经穴;俞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位置: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呕血,烦满,胸、背痛,掌中热,缺盆中痛,喉痹,腹胀,噫气,呕吐,妒乳,无脉症,手腕无力、疼痛,桡腕关节病。
鱼际(手太阴肺经穴;荥穴) 位置: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上方凹陷处,约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咯血,失喑,喉痹,咽干,身热,乳痈,肘挛,掌心热。
少商(手太阴肺经穴;井穴) 位置:手拇指未节桡侧,指甲角外展0.1寸。 主治:喉痹,咳嗽,气喘,重舌,鼻衄,心下满,中风昏迷,癫狂,中暑呕吐,热病,小儿惊风,指、腕挛急。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