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骨病及皮肤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2020-01-21 16:20:29
一种治疗骨病及皮肤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骨病及皮肤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 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骨病一般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 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产后风等。骨病的发病率已超过心血管疾病 和乳腺癌的总和,骨折患者约有20%因为各种并发症在一年内死亡,另有50%会致残,我 国有一亿多骨病患者,70%为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严重者寿命缩短 10~15年。骨病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治疗费,低生活 质量。
[0003] 中医理论:骨病的发生主要是由肾虚引起,肾藏精,主骨,生髓,髓藏于骨腔内,滋 养骨骼,骨的生长发育依赖肾脏精气的滋养与推动。西医理论:骨病的发生主要是由骨生理 模式发生变化,构成骨基质细胞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代谢发生失衡。传统治疗的缺陷: 长期服用镇痛消炎药,虽能止痛,但抑制胶原基质的合成,有的抗炎药直接破坏软骨细胞, 加重关节病症。物理疗法:治标不治本,如牵引、按摩、针灸、理疗等,目的是活血,对止痛有 帮助。对骨关节形态没有影响。有些患者盲目过量补钙、骨胶原、氨糖等,这些方法对骨关 节疾病根本起不到根本作用,长期服用只会延误病情。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手术治疗 只适用于病变晚期关节严重畸形并影响功能的人,属于创伤性治疗,风险大不适合老年人 和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的人,而且费用高,经济负担重。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有效、持久、无 副作用、又能根除骨病的治疗方法。
[0004] 骨病采用辨病与辨证结合的诊断方法、采用八纲、气血、脏腑、经络、卫气营血等辨 证方法及病因学说(或病因理论),通过各种治疗方法,达到治愈或减轻病痛的目的。
[0005] 同时皮肤损伤是皮肤受某种致病因子刺激而产生病理变化的总称,多数情况下以 出现皮瘆为主,临床上为许多全身性疾病的症状之一。中医学认为,人体内一些疾病可以通 过皮肤反映出来,很多皮肤病是内脏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皮肤病毒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阴 阳失调,血垢瘀阻,毒素积累所致。皮肤病毒的治疗大多采用口服抗生素类药物,有的外用 药采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疗效较慢,容易复发,治疗效 果不甚理想,而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另外因碰撞、击打、摔落或从高处坠下而引起的皮肤 损伤,以疼痛、出血为特征,严重者可出现深部组织损伤。皮肤被损伤所造成的创口若不及 时治愈,会被细菌侵袭从而使皮肤化脓感染,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目前用于治疗这类皮 肤损伤所造成的创口,主要是服用或注射消炎药,对创口进行换药治疗等方式,但都存在疗 效不确切,或疗效缓慢而导致治疗时间长,费用高。
[0006] 本发明是在租传秘方的基础上,经过大量临床检验明显具有标本兼治、温经通络、 消肿止痛、改善颈、腰椎部位血液循环,抑制其患部增生,减少发病的显著效果,本发明是一 种纯中药制剂,长期效果好,疗效显著,且停药后不易复发,患者不再需要用药物维持,不产 生抗药性,避免了手术的痛苦。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人基于祖国医学对骨病和皮肤损伤发病机理的认识,而以祖传秘方及传统 的中药为基础,与自己的多年实践相结合经多年的临床试验,反复验证得出的。
[0008]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骨病及皮肤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0009]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
[0010]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骨病和皮肤损伤药物 中的用途。
[0011] 本发明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2] -种治疗骨病及皮肤损伤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生地40~ 60份、木别子40~60份、皂角40~60份、甲珠40~60份、黄柏40~60份、黄芩40~ 60份、肉桂40~60份、牛膝40~60份、杜仲40~60份、杏仁40~60份、蓖麻子40~ 60份、川断40~60份、黄芪40~60份、五味子40~60份、榔片40~60份、全退40~ 60份、草乌40~60份、川乌40~60份、红花40~60份、年见40~60份、地风40~60 份、香附40~60份、花粉40~60份、故纸40~60份、当归40~60份、大活40~60份、 川宪40~60份、全虫40~60份、娱蚁40~60份、芫花40~60份、大蓟40~60份、枳 壳40~60份、川军40~60份、麻黄40~60份、桂枝40~60份、胡连40~60份、防风 40~60份、三棱40~60份、莪术40~60份、白芷40~60份、细辛40~60份、甘松40~ 60份、川朴40~60份、桃仁40~60份、江子40~60份、血竭40~60份、乳香40~60 份、没药40~60份、儿茶40~60份、冰片40~60份。
[0013]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为:生地50份、木别子50份、皂角50份、 甲珠50份、黄柏50份、黄芩50份、肉桂50份、牛膝50份、杜仲50份、杏仁50份、蓖麻子50 份、川断50份、黄芪50份、五味子50份、榔片50份、全退50份、草乌50份、川乌50份、红 花50份、年见50份、地风50份、香附50份、花粉50份、故纸50份、当归50份、大活50份、 川羌50份、全虫50份、蜈蚣50份、芫花50份、大蓟50份、枳壳50份、川军50份、麻黄50 份、桂枝50份、胡连50份、防风50份、三棱50份、莪术50份、白芷50份、细辛50份、甘松 50份、川朴50份、桃仁50份、江子50份、血竭50份、乳香50份、没药50份、儿茶50份、冰 片50份。
[0014] 生地:又名生地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性味:味甘、苦,性寒。归经:心、肝、肺经。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 生津之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瘆。
[0015] 木别子:另丨」名木鳖子,为萌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 Spreng.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苦、微甘,凉;有毒。归经:肝、脾、胃经。功效:散结消肿, 攻毒疗疮。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疠,痔漏,干癣,秃疮。
[0016] 阜角:为豆科植物阜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果实。性味:温;辛、咸; 归经:肺,大肠经,功效: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主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 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0017] 甲珠:别名穿山甲,一般炮制后才用,名炮甲珠,炮山甲。性味:味咸,性微寒;归 经:肝、胃经。功效: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 下;痈肿;瘰疬。
[0018] 黄柏:芸香科植物黄蘖或黄皮树的树皮,性味:苦、寒;归经:肾,膀胱,大肠经。功 效:清热解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盗汗,以 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瘆。
[0019] 黄零:为唇形科植物黄零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性味:苦, 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 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0020] 肉桂:性味:辛、甘,大热。归经:肾、脾、心、肝经。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 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瘘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心
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 奔豚,经闭痛经,目赤咽痛。
[0021]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性味:甘、苦、酸;性平。归经:肝、肾经。功效:散瘀 血,消痈肿。功效: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 瘕、肝阳眩晕。
[0022]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 滋补药材。性味:味甘,性温。归经:肝、肾、胃经。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 经安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0023] 杏仁:性味:味苦,性微温。归经:肺、大肠经。功效: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 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0024] 蓖麻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种子,性味:辛;平;有毒。归 经:入大肠、肝经。功效:消肿拔毒,泻下通滞。治痈疽肿毒,瘰疬,喉痹,疥癞癣疮,水肿腹 满,大便燥结。
[0025] 川断:又名续断,中药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的根,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 性味:味苦,辛;性微温。归经:肝、肾经。功效:强筋骨、续筋接骨、活血祛瘀。主治:腰背酸 痛;肢节瘘痹;跌扑创伤、损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遗精、带下、痈疽疮肿。
[0026] 黄苗:为?科黄苗属植物膜荚黄苗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unge 及 内蒙古黄苗A. mongholicus Bunge的根。性味:甘,微温。归经:肺、脾经。功效:有益气固 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 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0027]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性味:味甘、酸,性温。归 经:肺、肾经。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 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0028] 榔片: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苦辛,温。归 经:脾、胃、大肠。功效: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 月中,脚气,痰癖,癥结。
[0029] 全退:又名蝉蜕,性味:甘,寒。归经:肺、肝经。功效:散风除热,利咽,透瘆,退翳, 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瘆不透,风瘆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0030] 草乌:又名断肠草,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kusnezoffii reichb.的块根。 性味:性热,味辛、苦。归经:肝、脾、肺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 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止痛。
[0031] 川乌:别名鹅儿花、铁花、五毒。性味: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经:心、肝、肾、脾 经。功效: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主要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0032] 红花:性味:性温,味辛。归经:归心、肝经。功效:主治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 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0033] 年见:为天南星科平丝芋属植物千年健Homalomena occulta (Lour. ) Schott的干 燥根茎。性味:苦,辛,温。归经:肝、肾经。功用主治: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治风湿 痹痛,肢节酸痛,筋骨瘘软,胃痛,痈疽疮肿。
[0034] 地风:为虎耳草科植物钻地风的根及茎藤。性味:凉;淡。归经:脾经。功能主治: 舒筋活络,祛风活血。主风湿脚气;风寒痹症;四肢关节酸痛。
[0035] 香附:性味:辛、微苦、微甘、平。归经:入肝脾三焦经。功能主治:功用疏肝解郁、 调经止痛、理气调中。主治肝郁气滞胁痛、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月经不调、经闭经 痛、乳房胀痛、气滞腹痛、寒疝腹痛。
[0036] 花粉:又称为天花粉,为萌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 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erms的干燥根。性味:味甘、苦、酸,性凉。归经:肺、 胃经。功效:养胃生津,清热消肿。主治肺热燥咳,热病伤津口渴、消渴,痈肿疮疡。
[0037] 故纸:又名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辛、苦,温。归经: 肾、脾经。功效: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瘘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 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0038]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性味:性温,味甘、辛。归经:心、肝、脾经。功 效与作用: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闭经痛经、 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0039] 大活: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的根。性味:味辛,苦,性温。功能主治:祛风解表; 除湿止痛。主感冒;头痛;芽痛;风湿痹痛。
[0040] 川羌:性温,味辛、苦。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能。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 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0041] 全虫:学名全蝎又叫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性味:味辛,性平;有 毒。归经:肝经。功效:祛风止痉;通络止痛;玫毒散结。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 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牙痛,耳聋,痈肿疮毒,瘰疬痰核,蛇咬伤,烧伤, 风瘆,顽癣。
[0042] 蜈蚣:性味:性咸、辛,温;有毒。归经:归肝、脾、肺经。功效:息风镇痉,功毒散结, 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 蛇咬伤。
[0043] 芫花: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干燥花蕾,其根白皮(二层皮)也供药用。性味:辛, 苦,性温;有毒。归经:肺、脾、肾、膀胱经。功能:泻水逐饮;祛痰止咳;解毒杀虫。主治:水 肿;膨胀;痰饮胸水;喘咳;痈疖疮癣。
[0044] 大蓟:本品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性味甘, 苦,凉。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 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0045] 枳壳: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 果实。性味:苦、辛、酸,温。归经:脾、胃经。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 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0046] 川军:为多种寥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性味:苦,寒。 归经:胃、大肠、肝、脾经。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主治:实热便秘,热 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 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 毒,烫伤。
[0047] 麻黄:为麻黄科值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茎质。性味:味辛、微苦,性 温。归经:归肺、膀胱经,功效:解表发汗,宣肺平喘,祛风利水。主治:风寒感冒,胸闷喘咳, 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0048]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 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0049] 胡连:又名胡黄连,为玄参科
植物胡黄连或西藏胡黄连的根茎。性味:苦,寒。归 经:入肝、胃、大肠经。功效与作用:退虚热;消疳热;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阴虚骨蒸; 潮热盗汗;小儿疳疾;湿热泻痢;痈肿疮疡;痔疮肿毒;黄疸;吐血;衄血;目赤肿痛。
[0050] 防风: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膀胱经。具有祛风解表,除湿止 痛,疏肝解痉,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项强,目眩昏涩,风寒湿痹,骨节酸痛, 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中风,麻瘆难透,风瘆瘙痒,疮疡初起。
[0051] 三棱:为黑三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 的块茎.性味:味苦,性平。归经:入肝、脾经。功能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症瘕痞 块、瘀滞经闭、痛经、食积胀痛、跌打伤痛等症。
[0052] 莪术: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aerugionosaRoxb.的根莖。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肝、脾经。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主血气心痛,饮食积滞,脘腹胀痛,血 滞经闭,痛经,症瘕瘤痞块,跌打损伤。
[0053]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或祁白芷的根。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肺、胃、大 肠经。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眉棱骨 痛,齿痛,目痒泪出,鼻塞,鼻渊,湿盛久泻,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瘙痒疥癣,毒蛇 咬伤。
[0054] 细辛:又名细参、烟袋锅花。属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辛,温。归经: 入肺、肾经。功用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 痛。
[0055] 甘松:为败酱多年生草本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或匙叶甘松 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莖及根。性味:味辛、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 能与主治: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中焦寒凝气滞,脾胃不和。
[0056] 川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和庐山厚朴的树皮、根皮和枝皮。性味:苦,辛;性温。归 经:脾、胃、大肠经。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 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0057] 核仁:蔷薇科植物桃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或山桃 Prunus davidiana(Carr. )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苦、甘,平。归经:归心、肝、大肠经。功 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0058] 江子:是巴豆的别名,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子。性味:辛;热;大毒。归经:胃、 肺、脾、肝经、肾经、大肠经。功效:泻下寒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杀虫。主治凍邪食 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 癖。
[0059] 血竭:别名骐麟竭、海蜡、麒麟血、木血竭。性味:味甘,咸,性平;小毒。归经:心经、 肝经。功能: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主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 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及痔疮。
[0060] 乳香:是橄榄科小乔木卡氏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性味:辛、苦、 温。归经: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疮疡痈肿,气滞血 瘀痛证,是外伤科要药。主治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 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0061] 没药:性味:味苦,性平。归经:入心、肝经。功效: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 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
[0062] 儿茶: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Acacia catechu (L. f. ) 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 燥煎膏。性味:苦、涩,微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 瘆,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
[0063] 冰片:性味:味辛、苦,微寒。归经:归心、肝、肺经。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 退翳的功效。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 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0064] 本发明是在租传秘方的基础上,经过大量临床检验明显具有标本兼治、温经通络、 消肿止痛、改善颈、腰椎部位血液循环,抑制其患部增生,减少发病的显著效果,本发明是一 种纯中药制剂,长期效果好,疗效显著,且停药后不易复发,患者不再需要用药物维持,不产 生抗药性,避免了手术的痛苦。
[0065] 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药均可从普通医药商店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国家医药标 准。
[0066]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中药组合物的膏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0067] (1)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
[0068] (2)将生地、木别子、皂角和甲珠4味药先入锅,用麻油炸熟;然后将其余46味药 入锅,炸至油呈亮黑色,捞出残渣,向油中放入章丹,不停火,用木棍搅拌至粘稠,停火凝固 后即得。
[0069]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步骤(2)中步骤(2)中50味药和麻油的重量比为3 :10。
[0070]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骨病和皮肤损伤药物中的 用途。
[007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用法与用量: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用量取决于病人的年龄、 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作为指导:本发明的膏药使用方法是:先将患者患处用无菌水、温 开水或淡盐水洗干净,并用白酒或药酒洗拭,将膏药以物理方式压制成厚度2~3毫米,大 小略大于患处面积的均匀薄饼状,放置于密度较大的药布中间位置,以膏药裸露面贴于患 处。注意本发明膏药质地较软,不可用火或者红外线灯泡、煤气火源等高温烤灼,以免过度 熔融或破坏药物性质。每贴可连续敷贴5~7天,5天后有效成分浓度下降至20%以下。10 天为一疗程,一般患者用此膏药1~3天后即能有明显缓解疼痛的效果,1-2个疗程即可康 复,对于个别症状特别严重的患者用药3-6个疗程即可康复。
[007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73] 本发明采用中草药配方,材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好,疗程短,副作用 少,能够安全有效治疗骨病及皮肤损伤。
【具体实施方式】
[0074] 下面通过实验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 仅用于例证的目的,决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75] 实施例1
[0076]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生地50g、木别子50g、皂角50g、甲珠50g、黄柏50g、黄 芩50g、肉桂50g、牛膝50g、杜仲50g、杏仁50g、蓖麻子50g、川断50g、黄芪50g、五味子50g、 榔片50g、全退50g、草乌50g、川乌50g、红花50g、年见50g、地风50g、香附50g、花粉50g、故 纸50g、当归50g、大活50g、川宪50g、全虫50g、蜈蚁50g、芫花50g、大蓟50g、枳壳50g、川 军50g、麻黄50g、桂枝50g、胡连50g、防风50g、三棱50g、莪术50g、白]E 50g、细辛50g、甘松 5〇g、川朴50g、桃仁50g、江子50g、血竭50g、乳香50g、没药50g、儿茶50g、冰片50g。将生 地、木别子、皂角和甲珠4味药先入锅,用麻油炸熟;然后将其余46味药入锅,50味药和麻 油的重量比为3 :10。炸至油呈亮黑色,捞出残渣,向油中放入章丹,不停火,用木棍搅拌至 粘稠,停火凝固后,即得本发明所述的膏药。
[0077] 实施例2
[0078]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生地40g、木别子60g、皂角60
g、甲珠40g、黄柏40g、黄 苳60g、肉桂60g、牛膝60g、杜仲40g、杏仁40g、蓖麻子60g、川断40g、黄苗60g、五味子60g、 榔片60g、全退40g、草乌40g、川乌40g、红花60g、年见60g、地风40g、香附40g、花粉60g、故 纸40g、当归60g、大活40g、川宪60g、全虫40g、蜈蚁40g、芫花60g、大蓟60g、枳壳40g、川 军60g、麻黄40g、桂枝60g、胡连40g、防风40g、三棱60g、莪术60g、白芷60g、细辛40g、甘松 4〇g、川朴40g、桃仁60g、江子40g、血竭60g、乳香40g、没药60g、儿茶40g、冰片60g。将生 地、木别子、皂角和甲珠4味药先入锅,用麻油炸熟;然后将其余46味药入锅,50味药和麻 油的重量比为3 :10。炸至油呈亮黑色,捞出残渣,向油中放入章丹,不停火,用木棍搅拌至 粘稠,停火凝固后,即得本发明所述的膏药。
[0079] 实施例3
[0080]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生地60g、木别子40g、皂角40g、甲珠60g、黄柏60g、黄 苳40g、肉桂40g、牛膝40g、杜仲60g、杏仁60g、蓖麻子40g、川断60g、黄苗40g、五味子40g、 榔片40g、全退60g、草乌60g、川乌60g、红花40g、年见40g、地风60g、香附60g、花粉40g、故 纸60g、当归40g、大活60g、川宪40g、全虫60g、蜈蚁60g、芫花40g、大蓟40g、枳壳60g、川 军40g、麻黄60g、桂枝40g、胡连60g、防风60g、三棱40g、莪术40g、白芷40g、细辛60g、甘松 6〇g、川朴60g、桃仁40g、江子60g、血竭40g、乳香60g、没药40g、儿茶60g、冰片50g。将生 地、木别子、皂角和甲珠4味药先入锅,用麻油炸熟;然后将其余46味药入锅,50味药和麻 油的重量比为3 :10。炸至油呈亮黑色,捞出残渣,向油中放入章丹,不停火,用木棍搅拌至 粘稠,停火凝固后,即得本发明所述的膏药。
[0081] 一、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用于骨病治疗的临床总结报告
[0082] 试验例1风湿骨病的治疗
[0083] 1、试验方法
[0084] 临床表现肩周、颈(或周边部位)、腰(或周边部位)、膝、腿等受风受湿或其他因 工作、生活习惯引发的疼痛症状,及各类风湿性关节炎、受风歪嘴(颜面神经麻痹症)的患 者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5岁。100例患者均经检查 确诊,血沉>20mm/h,C-反应蛋白阳性、类风湿因子为阳性。
[0085] 2、疗效标准
[0086] 观察指标:1.症状:关节疼痛感、四肢感觉情况;2.随访:全部患者进行随访; 3.不良反应。
[0087] 疗效标准:痊愈:关节疼痛感消失,酸,沉,胀感觉已无,四肢活动有力,身体如常, 临床诊断痊愈;一般效果:四肢麻木,酸,沉,胀,病情减轻,关节疼痛感有所好转;无效:临 床症状无改善。
[0088] 3、治疗方案和用药
[0089] 治疗时,先将患者患处用无菌水、温开水或淡盐水洗干净,并用白酒或药酒洗拭, 再将实施例1制备的膏药以物理方式压制成厚度2~3毫米,大小略大于患处面积的均匀 薄饼状,放置于密度较大的药布中间位置,以膏药裸露面贴于患处。注意本发明膏药质地较 软,不可用火或者红外线灯泡、煤气火源等高温烤灼,以免过度熔融或破坏药物性质。每贴 可连续敷贴5~7天,5天后有效成分浓度下降至20%以下。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 程。病情控制满意后每月回访。
[0090] 注意事项:受风歪嘴(颜面神经麻痹症),此症状使用时应注意使用方法,如嘴歪 向左边,应将本发明膏药贴在右边,当恢复正常时立即停用本品,否则容易歪向另一边。同 时用于膝部时将本发明膏药贴于膝盖骨四周骨缝处,否则药力无法渗透至病灶。
[0091] 4、治疗效果
[0092] 表1疗效统计结果
[0093]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骨病及皮肤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生地40~60份、木别子40~60份、阜角40~60份、甲珠40~60份、黄柏40~60份、 黄芩40~60份、肉桂40~60份、牛膝40~60份、杜仲40~60份、杏仁40~60份、蓖 麻子40~60份、川断40~60份、黄芪40~60份、五味子40~60份、榔片40~60份、 全退40~60份、草乌40~60份、川乌40~60份、红花40~60份、年见40~60份、地 风40~60份、香附40~60份、花粉40~60份、故纸40~60份、当归40~60份、大活 40~60份、川宪40~60份、全虫40~60份、娱蚁40~60份、完花40~60份、大蓟40~ 60份、积壳40~60份、川军40~60份、麻黄40~60份、桂枝40~60份、胡连40~60 份、防风40~60份、三棱40~60份、莪术40~60份、白芷40~60份、细辛40~60份、 甘松40~60份、川朴40~60份、桃仁40~60份、江子40~60份、血竭40~60份、乳 香40~60份、没药40~60份、儿茶40~60份、冰片40~6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份为:生地50份、 木别子50份、皂角50份、甲珠50份、黄柏50份、黄芩50份、肉桂50份、牛膝50份、杜仲50 份、杏仁50份、蓖麻子50份、川断50份、黄芪50份、五味子50份、榔片50份、全退50份、 草乌50份、川乌50份、红花50份、年见50份、地风50份、香附50份、花粉50份、故纸50 份、当归50份、大活50份、川宪50份、全虫50份、蜈蚣50份、芫花50份、大蓟50份、枳壳 50份、川军50份、麻黄50份、桂枝50份、胡连50份、防风50份、三棱50份、莪术50份、白 芷50份、细辛50份、甘松50份、川朴50份、桃仁50份、江子50份、血竭50份、乳香50份、 没药50份、儿茶50份、冰片50份。
3. -种制备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膏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步骤: (1) 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 (2) 将生地、木别子、皂角和甲珠4味药先入锅,用麻油炸熟;然后将其余46味药入锅, 炸至油呈亮黑色,捞出残渣,向油中放入章丹,不停火,用木棍搅拌至粘稠,停火凝固后即 得。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50味药和麻油的重量比为3 : 10。
5. 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骨病和皮肤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骨病及皮肤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各原料药组成:生地、木别子、皂角、甲珠、黄柏、黄芩、肉桂、牛膝、杜仲、杏仁、蓖麻子、川断、黄芪、五味子、榔片、全退、草乌、川乌、红花、年见、地风、香附、花粉、故纸、当归、大活、川羌、全虫、蜈蚣、芫花、大蓟、枳壳、川军、麻黄、桂枝、胡连、防风、三棱、莪术、白芷、细辛、甘松、川朴、桃仁、江子、血竭、乳香、没药、儿茶、冰片。本发明采用中草药配方,材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好,疗程短,副作用少,能够安全有效治疗骨病及皮肤损伤。
【IPC分类】A61K35-64, A61P19-08, A61P17-02, A61K35-36, A61K35-648, A61K36-9066, A61K31-045, A61K35-646
【公开号】CN104758830
【申请号】CN201510148101
【发明人】苑玉军, 苑春亮
【申请人】苑春亮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