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中医杂科
>>
中药学
>>
查看详情
76 种药物敷脐方法 药物敷脐
2018-11-21 12:20:24
76 种药物敷脐方法 药物敷脐
药物敷脐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病证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药物敷贴于脐部,通过药物对脐的刺激作用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以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协调人体阴阳、扶正气、祛邪气,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脐疗常用的药物敷贴法一般分为散剂、膏剂、饼剂、丸剂和糊剂等数种。
一、散剂
1.散剂制法:将配方中的某些药物按要求进行炮制,然后混合加工研成细末。也可把配方中的每一味药材单独进行加工研细,然后酌量调匀。在用白开水或白酒、油料调拌时,应根据患者症状、皮肤干湿润燥等实际情况,分别将药物调拌为稀湿状、粘稠状等。临床上常规把药物调拌至湿润为度。
2.散剂特点:散剂的特点是制作方法简便,敷贴时药量增减可灵活掌握,敷贴时,由于药散集中,故用量不宜过多。凡敷贴脐部,药散应散布四周,用量可多些。散剂研成细末后,瓶装密封可长期存放,需要时随调随用。由于散剂的药性在脐中透络传经效果迅速,因此颇为常用。
3.敷贴方法:先用乙醇擦洗脐部,再敷贴药物;也可先进行按摩、拔罐施术后敷药,把敷贴的药物用纱布扎好,或选用胶布贴于药上,但胶布上要剪几个小孔,以便通气,隔一天或三天更换敷药一次。根据病情需要,可在敷药外面进行熨烫或渗透酒药,以增强药效。
4.疗效反应:一般用水调拌的散剂,其药性渗透力较弱,开始敷贴无明显反应,患部仅出现肿痒红紫并自觉有冷凉之感。如用的是消肿散热解毒药,敷贴一天即有疗效反应。
5.注意事项:
(1)散剂一定要研成细末,不可有粗粒存在。
(2)散剂一般应加入芳香开窍、具有渗透能力的药物。
(3)凡脐部有外伤出血、溃烂等,不宜直接用散剂敷贴。
(4)散剂敷料在存放中注意防潮、防霉、防虫蛀等。凡调拌后的敷料在临床上只使用一次,如药性较强的敷药,可连续使用两次。
二、糊剂
1.糊剂制法:药物加工研成细末后,用粘和剂如:乙醇、醋、蛋清、麻油等辅助料,或用白开水冷却后调拌药末成糊状;或用新鲜药物洗净后直接捣烂成糊状敷贴于脐部。外盖纱布及胶布固定。糊剂多选用易溶解、易研成细末的药物,民间常用新鲜草药。
2.糊剂特点:糊剂药物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糊剂可使药物缓缓释放药效,而延长药物的效果,缓和药物的毒性。在临床上对热症、肿毒、损伤等疗效明显,具有消肿泻热的功效。敷贴后,脐腹部顿感冷凉。另外,糊剂对外伤性皮肤溃烂、疮疡肿毒等有润肤祛毒、生肌收口的作用。
3.敷贴方法:先用姜汁或白酒擦洗脐部,消除脐中不洁之物,如遇脐部溃烂或疮毒红肿,应先进行清洗或拔毒处理,然后敷贴糊剂药物。
4.疗效反应:用糊剂敷贴治疗高热发烧、红肿疼痛、中暑昏迷、实热急症等,其疗效反应快,在3小时内即有疗效反应;而跌打损伤、内科疾患,疗效要在3天以后才可见到,疑难杂症要连续敷贴数次,才略见疗效反应。
5.注意事项:
(1)糊剂药物一定要加工研细,捣烂。
(2)凡对脐部有刺激性或对患者皮肤过敏的药物均不宜过久敷贴。
(3)糊剂敷贴后,为加强药性渗透性,可以根据病情变化,在包扎纱布外面适当地淋洒白酒、醋或其他药液等。
三、膏剂
1.膏剂制法:一般将配方中的药料先用香油浸渍一段时间,然后放入锅内加入植物油(香油或菜油等),用文火慢慢熬,待药料焦黄起锅,再滤去药渣,再放入一定量的铅丹熬炼。待油脂成膏、滴入布皮上呈珠状不散(即软硬适度)时,摊涂在一定规格(尺寸)的布、皮、牛皮纸、软胶纸等上面,即可制成使用。
2.膏剂特点:膏剂可保持较长的药性,制作良好的膏剂可存放数十年之久。在敷贴脐中时,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延长敷贴时间,或用一张膏剂反复多次敷贴。
另外,根据临床辨证,将膏药烤化后再加入一些丹药,可进一步提高膏剂药效。如有疼痛,可加镇痛丹药等。也可加入散末药物,烤化揉搓拌匀后敷贴之。
3.敷贴方法:临床使用时,首先将膏药烤软,然后进行搓揉,将四周药料调揉呈厚薄匀称。
4.疗效反应:膏药的疗效观察分两种,一种是见效快,如红肿胀痛的患者,药贴后,1~3天内就见疗效;另一种是见效慢,凡是内科疾病,敷贴后1~2周内才有反应,开始脐及脐周皮肤痒痛,然后可能发泡,而药性渗透入里,一般要在3天以后。
5.注意事项:
(1)膏药的熬炼一定要掌握火候,用火不可太猛或太弱,不然膏药会出现粘贴不牢,药性发挥效果差。
(2)要在敷贴膏药中掺入丹药时,丹药不可太多。根据病情,适当地增加少量镇痛、祛风、散寒或芳香类丹药即可。
(3)敷贴时,应掌握膏药的温度,切忌过热,以免烫伤脐及脐周皮肤。
(4)敷贴膏药后如果脐周皮肤呈水泡状,可用消过毒的针点破水泡涂以消炎膏,隔数日后再敷贴膏药。
四、饼剂
1.饼剂制法:将药物研成细末,调拌敷料做成饼;也可将药物用水直接煎烂或将新鲜药物捣烂,调拌面粉做成饼并放入笼内蒸熟。而捣烂新鲜药物或调拌油料类药物可直接捏饼敷贴,成形的饼可放在日光下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以不散为度。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在饼外层喷上一些药末或药汁,以增强饼剂的药性。
饼剂的制作可先用一个圆形的套圈,将调拌好的药物放置其
中,稍加挤压成形,其体积应视疾病轻重与脐之大小而定。
2.饼剂特点:饼剂药性较缓,药物多选用草药或蔬菜、水果等,尤适宜于老年人和婴儿,或有皮肤过敏者使用。饼制敷贴对脐刺激不强,敷贴时间为1~2天。治疗时可根据病情随时换药。另外,饼剂敷贴后可适当配合艾条温灸,以使药性较快传导入里。温灸可一天数次,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3.敷贴方法:敷贴时,可以将饼剂加热后敷贴,然后用纱布或胶布包扎固定。隔一天或两天更换一次。
4.疗效反应:饼剂多采用新鲜药物配制,在临床上对部分急性症状敷贴后,在半至1小时内就有疗效反应。其他慢性疾病,一般在2~3天后才有反应。饼剂敷贴初期,脐及周围皮肤有冷凉感,中期有瘙痒感,后期有隐疹出现。个别患者不适应刺激性较强的新鲜药物,不宜过久敷贴,应在一次敷贴后间隔数天后再敷贴。
5.注意事项:
(1)因饼剂药物多选用新鲜药物配制,有些应蒸熟敷贴,但不能久蒸,以蒸熟为度,以免药性走失。
(2)凡脐有溃烂感染等,不宜用饼剂敷贴。
(3)敷贴饼剂后,患者应少走动,避免饼剂散落。
五、丸剂
1.丸剂制法:将一定配方研细成药末,用辅料如蜂蜜、蜡、凡士林等调匀后做成丸粒,然后晒干或烘干。丸药的大小可根据患者临床的症状,灵活掌握。民间传统制丸方法,用工具一面转旋滚动丸子,一面喷辅料或其他药末于丸外。另外,在做丸药时,可放入一根线嵌在丸子内,留出一段线头,以便在丸子入脐后,可缓缓拉出来。
2.丸剂特点:丸剂多选用药性较强、毒性或开窍芳香性药物作配方。在临床使用中有一定回阳救逆作用,但其在制作和治疗上有一定局限性。
3.敷贴方法:定型后的丸剂直接敷贴于脐中,然后用胶布固定。或可用麻油或蛋清等先润滑脐,然后将丸剂缓缓塞入其内,治疗完毕,慢慢滑动取出。
4.疗效反应:丸剂直接放入脐部,疗效迅速。可在数小时内就有反应。一般药物药性可维持3~4天。
5.注意事项:
(1)丸剂药物配方多采用药性强、并可有一定毒性的药物。所以,在临床施治中应慎重,切不可内服。
(2)对小儿敷贴,应特别小心,因小儿多不愿被施治,此时丸剂可研末放置于脐周为好。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