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是导致肾病复发最常见的因素,湿热一般分为上焦(肺)、中焦(脾)、下焦(肝肾)湿热,上焦湿热多表现为咳嗽,流浊涕,皮肤湿疹,脓包和抓痕;中焦湿热多表现为口臭,大便稀或便散或大便搽不干净;下焦肝经湿热表现为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头昏目眩,肝区闷痛,阴囊湿疹瘙痒,小便多泡沫;下焦肾湿热表现为尿液黄红或浑浊,尿痛等。三焦湿热可以并见。湿热分热重于湿和湿重于热两种类型,前者表现为口苦口干,声音嘶哑,多伴血尿,舌红,苔薄等,后者表现为流浊涕,皮肤湿疹,大便稀或搽不干净,尿浊等,舌稍红,苔腻厚,多见蛋白尿。
下面介绍2条清湿热较好的方子:
1、热重于湿:加味八正散加减:大黄7.5,生地20,萹蓄15,瞿麦15,淡竹叶10,小蓟50,甘草10,白花蛇色草50,车前子15(包)。本方用于血尿效果好。
2、湿重于热:土茯苓25,萆薢20,白花蛇色草30,萹蓄20,竹叶15,山药20,滑石20,通草10,白茅根25,益母草30,金樱子15.本方用于蛋白尿好。
如果湿热兼气虚者,以上两方均可加用黄芪30,党参20.
伴咽痛,加山豆根20,七叶一枝花30,玄参15,麦冬15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