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要领】
一、附子汤
剂量:制附子12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茯苓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生白芍9克。<警告1> <警告2>
适应情况:阳虚造成的湿寒内侵,后背怕冷,身体各骨节疼痛,畏寒手脚冷,舌苔白滑,脉沉微无力。
二、附子汤加减方适应哪些情况?
1、 不孕症:症状是“四肢经常冷,小腹痛胀,月经经常错后不来,全身疲乏无力,经常困倦,但睡眠不实。对下焦湿寒型引发的宫寒不孕效果好。”
制附子15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茯苓15克、人参6克、白术15克、生白芍10克,如果白带多加炒苍术20克、山萸肉60克、炒山药20克;白带痒发黄加炒黄柏15克、栀子10克、炒薏苡仁30克、蒲公英30克 。
如果输卵管不通,加川芎12克、路路通15克、三棱10克、益母草10克。
注:此方剂不宜多吃,10-15付。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两袋,早晚各一袋。(下同)
男子精子成活率低可以在吃此汤药后服用五子衍宗丸、金匮肾气丸。女性可以加服五子衍宗丸。<警告1> <警告2>
2、风湿关节炎:关节炎多年,下肢浮肿,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冷更严重,遇暖则减轻。后背总感觉冷,舌苔淡白。
制附子15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茯苓15克、人参6克、白术15克、生白芍10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细辛3克、黄芪15克。服药后,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警告1> <警告2>
3、脚气:脚冰凉,手也冰凉,但同时脚还冒汗,而且有脚气。这是寒湿下注。
制附子12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茯苓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生白芍9克、炒薏苡仁30克、炒苍术30克、炒黄柏8克。 <警告1> <警告2>
4、性功能衰退:没有想法,即没有性欲望,男女都有这种症状。这是元阳不足的表现。容易抑郁。
制附子12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茯苓15克、党参20克、白术12克、生白芍12克、仙灵脾15克、巴戟天15克、肉苁蓉20克、山萸肉60克、韭菜子20克。<警告1> <警告2>
5、慢性肾炎:症状是关节各处疼痛,怕冷,浮肿,不愿意喝水。
制附子15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茯苓15克、人参6克、白术15克、生白芍15克。
汤药后配合五子衍宗丸、金匮肾气丸。<警告1> <警告2>
6、心绞痛:四肢冰凉,胸口刺痛或者绞痛,曾经被诊断过心肌梗塞。
制附子10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红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白芍30克、干姜15克、炙甘草6克、川芎15克、薤白30克。
改善后,平时用金匮肾气丸来保养。经常发作的可以配合冠心生脉丸。<警告1> <警告2>
7、子宫脱垂:症状是产后劳损,伤及肾阳,引起中气下沉,导致痔疮和子宫脱垂,特点是小腹隐痛,腰肢困软,阴部坠重,怕冷,心慌。
制附子12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茯苓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生白芍9克、黄芪15克、升麻5克、山萸肉60克。汤药后配合人参健脾丸。<警告1> <警告2>
8、肾萎缩:肾萎缩,颜面苍白,手脚冰凉,不愿意喝水,腰部酸困,下肢浮肿,头晕目眩。月经错后。该症属于虚劳或者脏萎。主要心肾阳衰引发的,血脉瘀阻不通造成。
方剂1:制附子12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茯苓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生白芍9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
方剂2:当归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细辛3克、炙甘草6克、通草6克、红枣4枚。
两个交替服用10—15天,然后,服用方剂1。服用方剂1服用三个月即可。该方剂对卵巢萎缩也有效果。<警告1> <警告2>
9、手脚冰凉:手脚冰凉同时后背怕冷者,或者小腿在凌晨怕冷者。
制附子15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茯苓15克、人参6克、白术15克、生白芍15克。同时服用金匮肾气丸。<警告1> <警告2>
【课后小福利】
孩子感冒后咳嗽总不好
茯苓15克、甘草10克、干姜15克、半夏15克(最好用姜半夏)、细辛3克、五味8克、陈皮15克、杏仁12克、麦冬18克、生石膏10—30克(如果发烧严重生石膏加多,不严重少加)、 白芍12克、浙贝母18克、紫菀20克、金银花15克。感冒引发的,感冒症状还在的话,加生姜15克、 苏叶20克。
注:此方剂适用12岁以上;8、9岁用二分之一;5、6岁用三分之一,如果发烧严重加生石膏50克。<警告1>
<警告1: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特别是有麻黄、生石膏等,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白术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
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半小时,然后加入其它中药继续熬。
<警告2: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的中药店咨询中医师。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制附子的标准剂量是3-15克,严禁私自提高剂量。如果剂量超过15克,需征得当地中医师签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