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有一种悲哀,身体不如从前,血压也跟着直线飘红,长期服用降压药,伤肾又伤身体,却又无奈,更有很多人一到春秋两季,膝盖疼、腰疼、腿疼,看似两种毫不相关的疾病,在古中医上确是同一种原因引起,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引起高血压和腰腿疼呢?
“肾气不足引发的高血压和腰腿疼”
【课程要领】
一、脾肾湿寒引发的高血压往往被忽略被误诊
1、有浮肿的高血压
一般有浮肿是水湿不化造成的,人体水湿不化,往往是湿寒偏重。根源在于脾肾运化失职,往往人过中年,肾阳不足,导致水湿运化无力,体内湿浊偏重,人体清阳不能运行。从而营养输送无力,堵在中途,导致血压升高,眩晕和浮肿。
特点:舌胖苔白,舌边有齿痕,面部和足部容易浮肿,血压高,早晨起来头昏沉重。
方法:补肾还阳,健脾化湿。
方剂:白术12克,茯苓24克,白芍12克,肉桂6克,砂仁6克,生姜20克,制附子18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一般6付见效,18付即可。<警告1> <警告2>
2、有头晕、胃胀的高血压
一般这类人往往有多年高血压病史,经常头昏,全身沉困,常服降压药和降血脂药,高血压依然严重。腹部较胖,头脑整天昏沉不清爽,胃胀较多,腿部较沉重。
特点:多年高血压病史,服用降压药和降脂药往往效果不明显,浑身沉重,胃部胀满。
方法:补少阴之阳气,化胃中之阴邪,健脾以除湿扶植中气。
方剂: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芍12克,枳壳12克,生姜12克,木瓜12克,制附子18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
熬6付。6付之后,如果胃胀的功能已经消除,拿掉枳壳。加肉桂6克,沙苑子12克,菟丝子12克, 继续服用6—12付。<警告1> <警告2>
3、头昏不能站立、睡眠差的高血压
此类人高血压多年,经常头晕,严重时不能站立,需要躺下才好。睡眠质量差,容易醒,醒后难以入睡。
特点: 经常性高血压,头昏时需要躺下才舒服,睡眠差,时好时坏。
方法:补肾潜阳,交通心肾,健脾除湿。
方剂:茯苓15克,白术15克,白芍12克,生姜20克,肉桂6克,远志6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制附子12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警告1> <警告2>
二、脾肾湿寒引发的腰腿疼
腰痛同时膝关节疼痛
特点:腰部有压痛,直腰弯腰腰部疼痛加剧。膝关节屈伸困难,膝关节有肿大,关节有压痛。
方法: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方剂:炙甘草20克,桂枝15克,白术15克,淫羊藿12克,狗脊30克,威灵仙6克,怀牛膝10克,川芎10克,川断10克,杜仲10克,木瓜12克,制附子18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12付之后,如果腰痛不缓解,可以加鹿茸10克,继续服用10付。<警告1> <警告2>
【课后小福利】
1、眼睛干涩胀痛:症状是眼睛干涩胀痛不舒服,外观看不红不肿,总有眼泪流出来,偶尔有头痛,有时寒热往来,大便溏稀。
诊为厥阴病。用乌梅丸变汤剂加减:乌梅20克,花椒6克,细辛3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当归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党参15克,制附子15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熬10-15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不宜吃太多,一个月左右,药到即止)<警告1> <警告2>
2、卵巢囊肿引发的不孕:一般有卵巢囊肿的人都是湿寒症。先以当归芍药散加减通其气血,散水湿。然后以温经汤温经散寒。
当归芍药散加减: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8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泽泻10克,元胡10克,制香附10克,熬10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十付后)温经汤加减: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桂枝10克,吴茱萸10克,炮姜10克,半夏12克,丹皮10克,阿胶10克(打碎冲服),麦冬15克,炙甘草10克,党参15克,艾叶6克,莪术6克,干姜6克,制香附6克,熬10-20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警告1>
<警告1: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白术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
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半小时,然后加入其它中药继续熬。
<警告2: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的中药店咨询中医师。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制附子的标准剂量是3-15克,严禁私自提高剂量。如果剂量超过15克,需征得当地中医师签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