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平时感觉都挺好的,就是总感觉后背嗖嗖的冒凉风,起初,没当回事,但时间越久,这个凉气从后脑勺往上爬;整个人感觉都是凉凉的,那其实这是身体在给你发出的疾病信号。
“古经方如何调理后背发凉”
【课程要领】
后背冰冷如何解决:
一、背部其中一块地方冷
一般为心脏或者胃对应的后背的位置。范围大约为手掌大小。张仲景《金匮要略》咳嗽痰饮病中有论述: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该病一般为痰饮流注,导致人体阳气受阻。
用清湿化痰汤:姜制胆南星5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羌活5克,酒黄芩5克,白芥子5克,甘草5克,木香10 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配合竹沥和姜汁一起服用。
二、后背冷同时困乏,口苦口干
经常背冷背困,口干口苦,喜叹气,舌苔白。分析为肝气郁结,肺气不利,营卫失调。解决方法:舒肝理气,调和营卫。用《伤寒论》的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9片,大枣5枚,桂枝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吃一袋。6付即可。
三、 后背冷而且四肢凉
后背是阳气上行的地方,如果后背和四肢都冰凉,意味着肾阳不足,气血循行不畅,同时性欲淡薄。服用金匮肾气丸、通脉颗粒。
四、后背突发怕冷
《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先用艾灸灸关元穴,然后用附子汤:附子15克,茯苓15克,人参6克,白朮18克,白芍10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警告1> <警告2>
五、嘴里干燥烦渴,后背稍微怕冷。
热病津气两伤证,症见高热烦渴、气短肢软、脉大无力、汗出、背微恶寒。
用人参白虎汤: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人参10克,东北大米15克,甘草15克。
【课后小福利】
1、中耳炎化脓:特征是耳孔里疼痛和流脓。人参、当归、桔梗、连翘、甘草、川芎、青皮、陈皮、赤芍、瓜蒌、天花粉、金银花、厚朴、防风各10克,灯心草15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2、中耳炎流水:特征是耳孔有堵塞感,流出液体,面部发热,两腿发凉。茯苓12克,桂枝12克,五味子12克,炙甘草9克。<警告1>
<警告1: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半小时,然后加入其它中药继续熬。
<警告2: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的中药店咨询中医师。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制附子的标准剂量是3-15克,严禁私自提高剂量。如果剂量超过15克,需征得当地中医师签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