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有遭了寒湿,潮湿的日子浑身烦疼,常常会选择艾灸或火疗;可为什么去艾灸或者火疗反而加重,鼻子也出血了呢?实际上艾灸后鼻子出血不是补太多,而是体表有寒湿,体内有湿气;外用艾灸或者火疗,导致火热内盛,肺湿热而难以宣发,导致湿热郁蒸,迫血妄行,鼻子必然出血。张仲景在一千多年前就告诫过我们这种情况“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
【课程要领】
《金匮要略》之“麻黄加术汤”
原文: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甘草3克,杏仁6克,苍术15克。以上药,先煮麻黄40分钟,瓢掉汤药上面的沫,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适用于:外感寒湿,恶寒发热,身体各关节烦疼(游走性疼痛,痛无定处),下肢和面目浮肿。一般这样的人容易肤色黄褐色,大便容易粘腻。<警告1>
【课后小福利】
宫颈癌
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5克,黄芩15克,半夏15克,紫苏子30克,生姜15克,党参3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夏枯草30克,王不留行30克,龙骨15克,煅牡蛎30克,小茴香10克,川椒15克,升麻9克,制鳖甲20克,黄芪20克,猪苓9克,白扁豆10克,茯苓15克,苍术10克。如果阴道有血,白带带黄,加黄柏15克,丹皮15克,栀子5克,通草10克,制乌贼骨30克,侧柏叶炭20克。如果后背和四肢怕冷,加制附子12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警告1> <警告2>
<警告1: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的中医师!>
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半小时,然后加入其它中药继续熬。
<警告2: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的中药店咨询中医师。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制附子的标准剂量是3-15克,严禁私自提高剂量。如果剂量超过15克,需征得当地中医师签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