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痛拉肚子和咳嗽、小便少有关系吗?在西医看来,好像没什么关系;但从古中医看来就是有关系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中医的案例分析:四逆散和结肠炎。
课程要领:
案例分析:邢某,男,33岁,腹痛已半年有余,环绕肚脐痛,喜按喜温,常屈身以缓之。痛则有便意,但又不能爽下。下重如痢,多挟粘液,日便多则7、8次。少有液2、3次。大便经化验有时每高倍视野白细胞15—20。医院诊断是结肠炎和结肠过敏。消炎缓痉之西药投之屡矣,而病不少除,所用中药,亦不效。诊脉沉细而弦,舌苔薄腻。两年前有急性痢疾史。宿疾有支气管炎、时咳。动则心悸。
四逆散:
柴胡5钱,白芍8钱,枳实3钱,甘草2钱,薤白6钱,附片(先煎)2钱,海螵蛸粉(制乌贼骨粉)钱半。上方服三剂后,腹痛顿缓,便次减少。连进十数剂,康复。<警告1> <警告2>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等分。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增其量亦可煎汤服。
柴胡12克,白芍12克,枳实12克,甘草12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2袋,一次喝一袋,早中晚各一袋。调理惊吓过度造成的阳痿。<警告1>
<警告1: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警告2: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的中药店咨询中医师。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制附子的标准剂量是3-15克,严禁私自提高剂量。如果剂量超过15克,需征得当地中医师签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