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要领】
1、半夏泻心汤
表现:胃部满硬,按了不痛。肠鸣,有溏泻,手脚发凉。
原因:胃虚同时有热邪
方法:消痞散结,健胃清热
方子:半夏30克、黄芩15克、黄连5克、人参15克、大枣4枚、干姜15克、炙甘草15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警告1>
2、生姜泻心汤
表现:胃部满硬,按了不痛,肠鸣也有,但是容易打饱嗝,打饱嗝时食物的酸腐之味还能返上来,同时有腹泻。
原因:胃气虚弱,水饮内停
方法:消痞散结,健胃除水
方子:半夏30克、黄芩15克、黄连5克、人参15克、大枣4枚、干姜5克、炙甘草15克、生姜20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警告1>
3、甘草泻心汤
表现:胃部满硬,按了不痛。肠鸣,有溏泻,水谷不化(食物没完全消化),手脚发凉,心烦不得安心。
原因:胃气虚弱,水谷不化,水邪上逆
方法:益气和胃,消痞止泻
方子:甘草(炙)20克、黄芩15克、干姜15克、半夏30克、大枣(剪开)十二枚、黄连5克。
如果口干严重加生石膏8克,如果心烦热加生地9克,消化弱可以加党参15克、焦三仙各12克,该方对口腔溃疡效果很好。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警告1>
4、附子泻心汤
表现:胃部满硬,怕冷出汗
原因:胃中有邪热,人体阳气不足
方法:扶阳固表,泄热消痞
方子:大黄9克、黄连7.5克、黄芩7.5克、制附子15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警告1> <警告2>
5、大黄黄连泻心汤
表现:胃部满硬,心烦,尿黄,大便不爽或者便干,舌红苔黄。有时鼻子容易出血。
原因:邪热互结而成痞
方法:清热消痞
方子:大黄9克、黄连7.5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警告1>
6、旋覆花代赭石汤
表现:胃部满硬,打嗝连连不断,打嗝时比较难受。经常胃功能不好。偶尔呕吐痰多。
原因:胃气虚而不降,痰饮上逆
方法:降胃除痰
方子:旋覆花15克、人参10克、生姜25克、代赭石10克、半夏30克、大枣4枚、炙甘草15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警告1>
7、黄连汤
表现:胃部满硬,心烦特别强烈,腹中痛,个别也腹泻,肠鸣,总想要呕吐,脸色潮红。
原因:胃中有水饮,胸中有热邪,热邪冲撞水饮,所以想要呕吐而心烦。
方法:清热祛水,补中止呕
方子:黄连15克、半夏30克、人参10克、桂枝15克、干姜15克、大枣4枚、炙甘草15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警告1>
<警告1: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半小时,然后加入其它中药继续熬。
<警告2: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的中药店咨询中医师。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制附子的标准剂量是3-15克,严禁私自提高剂量。如果剂量超过15克,需征得当地中医师签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