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摘要】
汉代的基础上,中医广泛总结经验,大量医学著作,特别脉学,针灸学,病因学,方剂学,尤其突出。脉学是中国在世界医学史上的独创。王叔河撰写了《脉经》总结了二十四脉,并做了具体的描述。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写出了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隋代的名医巢元方编撰《诸病源候论》。 为我国第一部论述各种疾病病因、病机和证候之专著。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中医外科手术的记录。
唐代的名医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宋代中医学发展鼎盛时期。北宋著名儿科医家钱乙。儿科也被称为哑科。钱乙尤其对儿科多有创见,如对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提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理论。《小儿药证直诀》是一部中医儿科学专著,是北宋钱乙的弟子闫孝忠收集他的临证经验编成的。
金元时期学术流派空前繁荣,都有各种创新,百家争鸣。
开创者的地域和师承关系分别有:刘完素的河间学派和张元素的易水学派。
学术观点和对后世的影响又有金元四大家分别是:
刘完素的寒凉派,张从正的攻下派,李杲的补土派,朱震亨的滋阴派。(朱震亨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责任编辑:曦老师
技术支持:索隆
本期小编:路飞
本期校对:紫苏、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