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摘要】
【主要内容】
一、赵炳南简介及学术思想
二、内治经验
三、外治经验
一、赵炳南先生简介及学术思想
赵炳南先生(1899~1984),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中医皮科奠基人和开拓者。行医甲子,誉满杏林。
14岁师从名医。27岁自设医馆。奉行“学习贵在专,师古更创新”理念。形成了独特的中医皮肤病辨证治疗体系,创立了经验方百余首。
学术贡献:1、创立系列内外治经验方
组方严谨,临床疗效好。
内治:汤剂、丸散丹膏剂 。
外治:散剂、软膏、油剂、水剂等 。
学术贡献:2、丰富临床经验传承后人
学术思想:1、疾病整体观。
重视疾病的整体观念,常说“皮肤疮疡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没有内乱,不得外患”。强调辨证时必首辨阴阳。若不辨阴阳,妄加投药,“犹以安胎之药,服其夫矣”。
学术思想:2、对瘙痒的认识。
对瘙痒的认识:风痒、湿痒、热痒、虫痒、血虚痒。
学术思想:3、重视从湿”辨治。
提出“善治湿者当治皮肤病之半”观点
创立多首祛湿经验方:清热除湿汤、祛湿健发汤、健脾除湿汤、疏风除湿汤、全虫方、多皮饮。
学术思想: 4、“血分”辨治皮肤病 。
从“血分”辨治皮肤病,提出凉血活血法。活血化瘀轻剂、中剂、重剂。运用卫气营血辨治皮肤病。创立解毒系列方。
学术思想:5、习惯使用的药物(一)
调和阴阳:鸡血藤、 首乌藤 、 钩藤
润肤止痒:黑芝麻、 火麻仁 、郁李仁
补中益气:黄芪 、黄精 、党参 、 太子参
中和气血:丹参 、丹皮 、赤白芍
清心火:莲子心 、连翘心、 栀子仁
引火归原:肉桂
宽胸理气:荷梗 、厚朴 、 合欢花/皮
扶正驱邪:乌蛇 、 秦艽、 白花蛇舌草
活血止痛:大黄 、 延胡索 、 乳香 、 没药
学术思想: 6、习惯使用的引经药
头部:川芎
面部:菊花、凌霄花
眼睑部:谷精草
眉棱骨:白芷
鼻部:辛夷花
耳轮:龙胆草
口唇:芡实
腹部:厚朴
乳房:橘皮、橘叶
四肢:桑枝
上肢或手:片姜黄
下肢:木瓜
二、内治经验
1、 从湿辨治; 2、从血辨治 ;3、解毒系列。
1、治湿系列方
(1)、祛湿健发汤
【组成】炒白术15克、泽泻9克、 猪苓15克、 萆薢15克 、车前子9克、川芎9克、赤石脂12克、黑桑椹9克 、首乌藤15克、熟地12克、生地12克
【功用】 健脾除湿,滋阴固肾,乌须健发。
【适应证】脾湿盛、肾阴虚所致脂溢性脱发。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2)、多皮饮
【组成】 地骨皮9克、桑白皮10克、丹皮9克、 茯苓皮15克、白鲜皮10克、大腹皮9克、冬瓜皮15克等。
【功用】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适应证】慢性荨麻疹、急慢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药疹等。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3)、加减除湿胃苓汤
【组 成 】 苍术6克、厚朴6克、陈皮9克、滑石12克、炒白术12克、猪苓12克、 炒黄柏12克、炒枳壳9克、泽泻9克、赤苓12克、炙甘草9克
【功 用 】 健脾燥湿,和中利水
【适应证】带状疱疹、慢性及亚急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以及其他疱疹性和渗出性皮肤病等。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4)、清热除湿汤(湿疹Ⅰ号)
【组成】胆草9克、白茅根30克、生地15克、大青叶15克、车前草15克、生石膏30克、黄芩9克、六一散15克。
【功用】清热,除湿,凉血
【适应证】湿热所致的急性皮肤病,如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药疹、带状疱疹等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5)、除湿止痒汤(湿疹Ⅱ号)
【组成】白鲜皮30克、地肤子15克、炒薏米15克干生地15克、茯苓皮15克、苦参9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焦槟榔9克
【功用】除湿,健脾,止痒
【适应证】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等。
注意:白鲜皮常规使用剂量为5-10克。有报道长期超量服用白鲜皮有肝功损害风险,应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