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摘要】
一、特应性皮炎特点
1、有家族过敏史:哮喘、鼻炎、湿疹…
2、 异种蛋白过敏
3、血清中I克E高
4、 血液中嗜酸粒细胞 增多
5、城市发病率大于农村,男性多于女性
6、同种族在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大
7、同卵双生发病几率大于异卵双生
8、空气传播:尘螨、皮屑、皮毛、霉菌
9、干性皮肤发病率高
10、受汗腺、皮脂腺影响,冬重夏轻
11、易发于儿童,70%以上发病于5岁以下小儿
12、随着年龄增长病情减轻,一岁不愈七岁愈,七岁不愈则青春期愈
二、临床特征
1、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
2、划痕苍白
3、眶周色黑
4、手纹杂乱、断掌
5、煽风耳
6、口、鼻周苍白
7、毛周角化
8、性格内向、易躁、易怒
9、易于感染
10、毛发成绺
11、大便干燥,状如羊屎
12、挑食、偏食、喜零食
13、喜边吃饭边喝水
14、肚子大,青筋暴露,四肢纤细
15、小腹痞满,屁多,打嗝臭,舌苔厚
16、睡卧不宁,磨牙,蹬被
三、病因
1、遗传:父母一方患此病孩子发病率增一倍、若父母双方增两倍
2、食物:肉、蛋、奶、大豆、花生…
3、环境:尘螨、霉菌、皮毛…
4、自身抗原:内源性过敏原…
5、感染:金葡菌细胞壁产物…
6、皮肤屏障力下降:干性皮肤、有机溶剂、消毒剂、金属…
7、季节:冬重夏轻
8、精神:疲劳、紧张、激动…
9、温度:冷热、汗出、皮脂腺…
10、职业:皮毛、粉尘、纺织…
一、婴儿期(2周至2岁)婴儿湿疹
中医称胎敛疮、奶癣、胎癣。
1617年《外科正宗 • 卷四》:“奶癣,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
1742年《医宗金鉴 • 卷七十六》:“胎敛疮,此证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奶癣。”
1831年《外科证治全书 • 卷四》:“胎癣,俗名奶癣,生婴儿头面,或生眉端,瘙痒流脂成片,卧则延及遍身。”
1、渗出型
1742年《医宗金鉴 • 卷七十六》:“胎敛疮…皮肤起粟,瘙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敛。”
特点:肥胖小儿,始发两颊,发红水肿,针尖大小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脂水频流,或结黄痂,浸渍糜烂,延及头面…
治法:清热凉血,除湿止痒。
处方:清热除湿汤加减。生地10克、丹皮5克、赤芍5克、木通2克、茯苓8克、陈皮10克、六一散10克、车前子10克、冬瓜皮10克。水煎服,一日2次。
化裁:脂水频流:萆薢、龙胆、泽泻。结痂如脂:黄芩、生薏仁。基底潮红:玄参、大青叶。腹胀便秘:瓜蒌仁、莱菔子。舌苔厚腻:焦三仙、苍术。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2、干燥型
《医宗金鉴 • 卷七十六》:“胎敛疮…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敛。”
特点:瘦弱婴儿,皮损淡红,少有水疱,丘疹密集,干燥鳞屑,灰白细碎,浸润肥厚,或有皲裂。
治法:益阴润燥,熄风止痒。
处方:养血润肤饮加减。生 地10克、熟 地10克、白 芍10克、麦 冬6克、天 冬6克、北沙参8克、荆 芥6克、防风3克、 炙甘草3克、水煎服,一日2次。
化裁:皮损干燥:葛根、石斛。基底潮红:丹皮、玄参。鳞屑细碎:玉竹、太子参。大便干结:火麻仁、杏仁。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二、儿童期(3-10岁)
5岁前发病占80%,可由婴儿期转来。
1、湿疹型(相当于亚急性、慢性湿疹)
《医宗金鉴 • 卷七十一》:“四弯风…此证生于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属风邪袭入腠理而成。奇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
治法:清热除湿、祛风止痒
处方:化湿汤(朱老经验方)加减。苍 术10克、陈 皮10克、茯 苓6克、泽 泻6克、丹 皮6克、赤 芍6克、荆 芥6克、 防 风6克、六一散10克。水煎服,一日2次。
化裁:抓破渗水:泽泻、冬瓜皮。鳞屑细碎:白蒺藜、白鲜皮。肥厚浸润:火麻仁、当归。瘙痒剧烈:白芍、北沙参。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2、痒疹型
特点:四肢伸侧,密集丘疹,粟粒大小,灰褐干燥,粗糙无光,抚之碍手,常伴抓痕…
治法:益阴润燥,祛风止痒
处方:益胃汤加减。北沙参10克、麦 冬10克、生 地12克、玉 竹10克、生山药15克、白 芍10克、荆 芥6克、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2次。
化裁:干燥粗糙:火麻仁、黄精。食欲不振:炒谷芽、炒麦芽。大便干结:郁李仁、杏仁。瘙痒剧烈:防风、白蒺藜。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三、青年、成人期(12—23岁)
特点:肘、腘、颈周红斑丘疹,浸润肥厚,苔藓样变,状如牛领,鳞屑灰白,瘙痒剧烈,抓后渗出,入夜尤甚。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除湿。
处方:养血润肤饮加减
生 地15克、熟 地15克、茯 苓12克、白 芍12克、当 归12克、丹 皮10克、 北沙参15克、 荆 芥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一日2次。
化裁:入夜痒甚:炒枣仁、生牡蛎。干燥粗糙:火麻仁、杏仁。大便干结:郁李仁、桃仁。基底色红:玄参、丹参。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注意事项
1、 皮肤有问题时及时就医,切莫将湿疹拖成特异性皮炎。
2、遵医嘱用药,不要乱用激素,乱用偏方。
3、避免外界刺激,如洗澡过度,使用肥皂等碱性刺激,过冷过热,穿着羊毛织品。
4、选用具较好保湿性的护肤品。保湿剂可以修复皮肤的屏障功能, 在特异性皮炎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
5、婴幼儿喂养不要挑食、偏食、零食,不宜边吃饭边饮水。注意饮食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