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摘要】
一、上期知识回顾
五行生克制化的正常规律。
二、五行的异常调节机制
五行的母子相及
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皆属于五行相生关系的异常变化。
(1)母病及子
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其一般规律是: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
(2)子病及母
指五行中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其一般规律有三:一是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称为“子病犯母”。二是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终致子母俱不足。三是子行亢盛,损伤母行,以致子盛母衰,一般称为“子盗母气”。
五行中的相乘相侮
相乘相侮,实际上是反常情况下的相克现象。
相乘规律:
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加虚弱。
相乘现象可分两个方面:
其一,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不足(衰弱),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乘虚侵袭(乘),而使它更加不足,即乘其虚而袭之:如以木克土为例:正常情况下,木克土,木为克者,土为被克者,由于它们之间相互制约而维持着相对平衡状态。异常情况下,木仍然处于正常水平,但土本身不足(衰弱),因此,两者之间失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则木乘土之虚而克它。这样的相克,超过了正常的制约关系,使土更虚。
其二,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过度亢盛,而原来受它克制的那一行仍处于正常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被克”一方正常,但由于“克”的一方超过了正常水平,所以也同样会打破两者之间的正常制约关系,出现过度相克的现象。如仍以木克土为例:正常情况下,木能制约土,维持正常的相对平衡,若土本身仍然处于正常水平,但由于木过度亢进,从而使两者之间失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出现了木亢乘土的现象。
“相克”和“相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后者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的异常相克现象。在人体,前者为生理现象,而后者为病理表现。但是近人习惯将相克与反常的相乘混同,病理的木乘土,也称木克土。
相侮规律:
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
相侮现象也表现为两个方面,如以木为例:
其一,当木过度亢盛时,金原是克木的,但由于木过度亢盛,则金不仅不能去克木,反而被木所克制,使金受损,这叫木反侮金。
其二,当木过度衰弱时,金原克木,木又克土,但由于木过度衰弱,则不仅金来乘木,而且土亦乘木之衰而反侮之。
相乘相侮均为破坏相对协调统一的异常表现。乘侮,都凭其太过而乘袭或欺侮。“乘”为相克之有余,而危害于被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对其“所胜”过度克制。“侮”为被克者有余,而反侮其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