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摘要】
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肺与四时之秋相应。
(一)肺的解剖形态
1、肺的解剖位置: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上连气道,喉为门户,覆盖着其他脏腑,是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称“华盖”,为五脏之长。
2、肺的形态结构:肺脏为白色分叶质地疏松含气的器官。其“虚如蜂窠”,“浮”,“熟而复沉”。故称为清虚之脏。
(二)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肺主气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
(1)、肺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肺……一呼一吸,与天气相通”(《医原》)。肺为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天气至清,全凭呼吸为吐纳,其呼吸之枢则以肺为主”
(2)、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医门法律·肺痈肺痿门》)。
肺朝百脉的生理作用为助心行血。肺主气,心主血,全身的血和脉,均统属于心。心脏的搏动,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血的运行,又依赖于气的推动,随着气的升降而运行到全身。肺主一身之气,贯通百脉,调节全身的气机,故能协助心脏主持血液循行。所以,血液的运行,亦有赖于肺气的敷布和调节。
2、肺主治节的作用: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1)、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呼浊吸清,对保证呼吸的调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机: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诸气者皆属于肺”,气行则血亦行。
(4)、宣发肃降: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因此,肺主治节,实际上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三)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盖,即伞。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肺位于胸腔,居五脏的最高位置,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肺为华盖。肺为华盖,说明肺位高居,犹如伞盖保护位居其下的脏腑。所谓“肺居五脏最高之部位,因其高,故曰盖。因其主气,为一身之纲领。恰如花开向荣,色泽流霞,轻清之体,华然光采,故曰华盖(吴克潜《大众医药:卫生门》)。肺为华盖是对肺在五脏中位居最高和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作用的高度概括。
肺通过气管、喉、鼻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尤其是风寒邪气,多首先入肺而导致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由于肺与皮毛相合,所以病变初期多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肺卫功能失调之候。
2、肺为娇脏
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娇是娇嫩之意。肺为清虚之体,且居高位,为诸脏之华盖,百脉之所朝,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体,不论是从口鼻而人,还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他脏之寒热病变,亦常波及于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其性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最畏火、风。邪著则失其清肃之令,遂痹塞不通爽矣”(《临证指南医案·卷四》),故称娇脏,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叶娇嫩,不耐邪侵,肺为清虚之脏,不容邪气所干;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累及于肺而为病。故曰:“肺为娇脏,所主皮毛,最易受邪”(《不居集》),“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理虚元鉴》)。
3、肺气宣降
宣谓宣发,即宣通和发散之意。“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医学实在易》)。肃谓肃降,清肃下降之意。肺禀清虚之体,性主于降,以清肃下降为顺。肺宜清而宣降,其体清虚,其用宣降。宣发与肃降为肺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肺位居上,既宣且降又以下降为主,方为其常。肺气必须在清虚宣降的情况下能保持其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等正常的生理功能。
(1)、肺主宣发: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功能。其气机运动表现为升与出。其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吸清呼浊。肺通过本身的气化作用,经肺的呼吸,吸人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司体内清浊的运化,排出肺和呼吸道的痰浊,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有利于肺之呼吸。故曰:“肺者生气之原……吸之则满,呼之则虚,……司清浊之运化”(《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
其二,输布津液精微。肺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达于皮毛,以温润、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腠皮毛。
其三,宣发卫气。肺借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阖,并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由汗孔排出体外。因此,肺气失于宣散,则可出现呼吸不利、胸闷、咳嗽,以及鼻塞、喷嚏和无汗等症状。
(2)、肺主肃降:肺主肃降是指肺气清肃、下降的功能,其气机运动形式为降与入。其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吸人清气。肺通过呼吸运动吸人自然界的清气,肺之宣发以呼出体内浊气,肺之肃降以吸人自然界的清气,宜宣宜肃以完成吸清呼浊、吐故纳新的作用。
其二,输布津液精微。肺将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于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全身,以供脏腑组织生理功能之需要。
其三,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肃降则能通调水道,使水液代谢产物下输膀胱。
其四,清肃洁净。肺的形质是“虚如蜂窠”,清轻肃净而不容异物。肺气肃降,则能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因此,肺气失于肃降,则可现呼吸短促、喘促、咳痰等肺气上逆之候。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在生理情况下,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在病理情况下,则又常常相互影响。所以,没有正常的宣发,就不能有很好的肃降;没有正常的肃降,也会影响正常的宣发。只有宣发和肃降正常,才能使气能出能人,气道畅通,呼吸调匀,保持人体内外气体之交换,才能使各个脏腑组织得到气、血、津液的营养灌溉,又免除水湿痰浊停留之患,才能使肺气不致耗散太过,从而始终保持清肃的正常状态。如果二者的功能失去协调,就会发生肺气失宣或肺失肃降的病变。前者以咳嗽为其特征,后者以喘促气逆为其特征。
4、肺喜润恶燥: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而恶燥。在病理上,燥邪易灼伤肺津,甚化火耗阴,肺失滋润,致肃降无权,故喜润恶燥是肺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