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摘要】
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和统摄血液。
(一)、脾主运化
运是转运、输送;化是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传输至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于脾气的气化、升清以及脾阳的温煦作用。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
水谷泛指各种食物。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水谷精微的传输作用,可分两个方面:
(1)、通过脾气的气化和脾阳的温煦作用,使饮食化为水谷精微,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化。饮食入胃,经胃的受纳和腐熟作用,使其初步消化,并下达于小肠,经小肠受盛化物之作用,使之进一步消化,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两个部分。胃和小肠的作用,必须依赖于脾气的气化和脾阳的温煦作用,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
(2)、将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传输、转运的过程称之为运。被消化的水谷精微经小肠的分清必浊作用,与糟粕分开,脾将其吸收。在脾的升清作用下,一方面将水谷精微上传于心肺,成为气血化生之来源。另外一方面,又散精至全身,供机体之需要。所以《黄帝内经》说:“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饮食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水谷精微传送主要由脾的传输功能来完成,而水谷精微又是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所必须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脾主运化,胃司受纳,通主水谷,所以说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一理论,对养生、防病、治病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称为脾气健运。脾气健运,机体的消化功能才能健全,水谷精微才能源源不断地化生气血,全身组织器官才能得其充分的营养,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就出现一些病理状态,比如腹胀、便溏、食欲不振、怠倦、消瘦等等。这时我们就得健脾。
2、 运化水液
运化水液,也称运化水湿,是指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脾通过对水液的吸收、传输与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共同调节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脾在主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吸收并向上输给肺,再通过肺气的宣肃输送给全身的组织,以起到滋润和濡养的作用;同时又把机体各脏腑代谢和利用后多余的水分,传输给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送至膀胱,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体内的水液代谢的平衡。
脾又位于中焦,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因此,脾运化水液的功能非常重要。如果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异常,就会产生痰湿水饮,甚至出现水肿。
《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也就是说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这就是脾虚水肿的发病机制。人体肥胖或者脾失健运之后,不能将胃受纳的食物转化成气血津液,而是转化成痰湿水饮。出现痰湿水饮就有两个来源:一是运化水液的时候出现异常;另一个是在产生气血津液的时候,出现代谢异常。
(二)、保护脾的注意事项
①少吃油炸食物;②少吃腌制小菜;③少吃生冷、刺激性食物;④饮食要规律;⑤每顿饭适量吃,避免过饥过饱;⑥吃饭温度要适宜;⑦细嚼慢咽;⑧注意防寒;⑨避免刺激、少吸烟饮酒;⑩避免情志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