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及眼表面损害的一类疾病,发病原因复杂。我国干眼症人群庞大,以老年、女性患者居多。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各种视屏终端的应用,空调、隐形眼镜的使用及角膜屈光手术的增多等,干眼症发病呈上升趋势,成为眼科领域的一个热点。临床采用中药熏眼治疗干眼症效佳,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共治疗60例眼科门诊患者,男23例,女37例;年龄20~78岁,平均50.80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6.68个月。均以双眼干涩、异物感、劳累、不能久视、眼红等为主诉就诊,部分伴有鼻干、口干,均曾使用人工泪液如羟糖苷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珍珠明目滴眼液、抗生素眼药水,口服维生素C、鱼肝油丸等治疗效果不佳。
排除结膜炎、结膜结石、睑缘炎、角膜炎、隐形眼镜配戴史及眼部手术者。
治疗方法
处方:当归、麦冬、知母、沙参、白菊花、枸杞子、黄芪、柴胡、升麻、白芍各10克,甘草6克。
加减:眼痒者,加蝉蜕、刺蒺藜各1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加水煎沸后倒入小口保温壶中,以蒸汽熏蒸双眼。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角膜染色消退;
有效:症状减轻,角膜荧光染色减少;
无效:症状无减轻,角膜染色无改变。
结果:本组60例,获得随诊54例,显效14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7.8%。
体 会
在干眼症的治疗上,西医原则主要是补充泪液,刺激泪液分泌,减少泪液流失等,但效果均不满意。虽然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滴眼,对于较严重的干眼症有一定效果,但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中医认为干眼症的病因病机为“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余热未清,隐伏肺脾之络所致;或肝肾不足,阴血亏虚,目失濡养。治宜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滋阴清热中药方中当归、白菊花、枸杞子、黄芪滋养肝血,补益肝肾;麦冬、沙参滋阴润燥;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柴胡、升麻引药上行,使药力上达病所。诸药合用,可起到滋补肝肾、清热祛湿、滋阴润燥的作用。另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中药煎煮不便,许多患者不能坚持口服中药,导致治疗半途而废而影响治疗效果。中医熏蒸是一种利用蒸汽作用于患处的综合化学、物理疗法。热水蒸汽协同中药作用,不仅可增加局部水液,还利于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利于局部营养供应和炎症消退。中医认为,热水蒸汽可发散外邪,疏通经络,畅行气血,褪红消肿,收泪止痒,效果良好,且操作简单易行,患者可长期坚持治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