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艾叶、红花、茴香、桃仁是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的代表药,多用于治疗体寒、宫寒。中医认为体寒即为肾寒和血寒。临床上习惯以男子肾寒、妇女血寒而区分。肾寒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背痛,阳痿早泄为特征;血寒即为宫寒,临床表现为寒气停滞于中下焦,蓄积与胞宫之中,导致痛经带下,月经不调,不育不孕,面色黯淡,畏寒肢冷,脉沉紧等症。
图片来自于网络。切脉诊断病情
肾寒、血寒是青壮年男女常见病之一,临床诊断没有实质性疾病。男子多以腰疼背痛、胃寒胃胀、小肠疝气、畏寒肢冷、阳痿早泄而就医,临床多以肾阳虚治疗;
图片来自于网络,共参考
女子宫寒多以行经腹痛、过期行经、白带过多、不孕不育、胃寒胃胀、畏寒肢冷、面色黯淡为特征,临床诊断未见实质性病变。多以肾阳虚、血虚、月经不调治疗,疗效甚微。
图片收集网络,共参考
中医认为:阴盛则寒,寒主收引,入寝经脉,凝滞于下,下焦属肝肾,男子以肾为主,故称肾寒。女子以血为主,寒气入寝胞宫,血主阴,阴盛则寒,故称宫寒。
宫寒体质临床表现
现代医学将肾寒、血寒归纳为寒湿体质。认为肾寒血寒是人体阴阳失调的表现。多因平素不注意寒热冷暖,过度疲劳、及多食生冷食物,使寒气停滞于下,阳气不得升发,故而少腹胀满,腰背疼痛,痛引胁下,由于肾脏虚弱为寒气所中,故名肾寒。治疗上多以“右归丸、金贵肾气丸及桂附地黄丸”主之,疗效缓慢。
中医治疗肾寒、血寒是以温中散寒,活血化瘀为主,故用艾叶、小茴香温中散寒、用红花、血竭,活血化瘀,桃仁破血通经,使寒邪消失,阳气得以升发,故收到满意疗效。如果只顾温补肾阳不祛寒邪,那只是杯水车薪,迟迟不见疗效。就如冬天大地冰封,只靠表面温补阳气,而寒气不除,焉能缓解冰封大地?所以说、治疗肾寒血寒当以温肾散寒为主,这就是中医的治疗原则。
艾叶、茴香、红花泡酒配制方法:
处方:红花15克、小茴香15克、血竭10克、桃仁15克、核桃肉15克、艾叶15克、大黄15克。
方法:选取52-60度的纯粮食白酒三斤(1500毫升),
将上述七味药倒入一个大的搪瓷盆里,用长把勺子将药搅均后,用火柴将酒点燃,随后用长把勺子搅动燃烧的药酒,待酒火焼旺圆盆时,大约酒已经烧掉半斤以上,用锅盖等物将燃烧的酒盆盖上,酒火自灭。待酒凉后,用纱布将药渣滤除,将药酒灌入酒瓶里待用。
服法:每次一汤勺(约20毫升)口服,每日两次,直至药酒喝完为止。肾寒血寒一料药酒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