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重庆名老中医马有度在《感悟中医》中的一篇文章,以下为原文:
酸枣仁,是治疗虚烦惊悸、夜不安眠的良药。历来认为,炒枣仁才能治失眠,生枣仁只能治多眠,如《本草图经》指出:“睡多,生使;不得睡,炒孰。”究竟是不是这样?以往,我用酸枣仁治失眠,一向遵照惯例用炒制品,或入汤剂,或单用粉剂睡前吞服,均有效果。后来亲自到中药房参加配方工作,才发现中药房屡次所配酸枣仁,都是生品,因而悟出生枣仁也能安眠。我素来夜寐欠安,于是自用生品酸枣仁粉6g睡前吞服,果然奏效。后来在编著《医方新解》过程中,又见《中华医学杂志》和《药学通报》.,所载动物实验报告,证明炒枣仁和生枣仁均有镇静作用,因而对生枣仁也安眠,更加深信不疑。
那么,用酸枣仁安眠,究竟生枣仁与炒枣仁何者为优?古今许多医家的经验都提示熟者为优。例如,李时珍说:“熟用,疗胆虚不得眠。”近人焦树德也说:“我治失眠是用炒枣仁,最好是新炒的。”于是我又自用炒枣仁粉6g睡前吞服,安神效果确较生品为优。动物实验也证明,炒枣仁的镇静作用优于生枣仁。说明古人用炒枣仁配入归脾丸、天王补心丸等传统名方,确有道理。
我一向以为城市人容易失眠,1959年下乡除害灭病,才知道农村干部中的失眠患者也为数甚多。边远农村,缺医少药,连我这个未出茅庐的“娃娃医生”竞也有人上门求治,我首先想到的方子,自然是医圣的名方“酸枣仁汤”。但汤剂价格较贵,便将其主药酸枣仁炒香研粉,并嘱患者自采夜交藤、鸡血藤煎汤送服,果然获效。初战小胜,心大喜,便自称为“枣仁双藤方”。以后每遇虚烦不得眠者,或用此方,或酌情配伍,大多获效。
1969年带领学生下乡巡回医疗,发现农村痛证甚多。仓促之间,每用醋炒延胡素粉6g,开水送服,日服2-3次,多有良效。有些病人求效心切,往往倍用顿服,不仅疼痛迅速缓解,而且昏昏入睡,因而悟出延胡素似有安神之效。
为了弄个明白,于是查阅历代本草文献,但均未见延胡素有安神功效的记载;又查古今医案,也无用来治疗失眠的报道。后来,从一份内部资料中得知有人将延胡索的有效成分试用于失眠患者,确有一定效果。此后,每遇烦不得眠者,便在“枣仁双藤方”的基础上,再加延胡素粉,果然收效更捷,而且头昏、头痛的症状也迅速缓解。欣喜之中,又自称为“双粉双藤方”。有的病人,无法煎药,便减去双藤,仅用双粉,同样获得良好安神效果。对于其他类型的失眠,在对症处方之中,加入双粉,疗效更佳。
这些零散的经验提示酸枣仁和延胡素在安神方面似有协同作用。便约请四川省中药研究所药理研究室进行药理实验。果然,酸枣仁的浓煎液和延胡素的有效成分,在镇静催眠方面确有协同作用,随着酸枣仁剂量的增加,其协同增效尤其明显。实践和科学分析酸枣仁安神不虚传。
每当我提笔在处方上写下夜交藤这几个字时,就感叹中国的国医前辈先生太聪明和实际了。不但发明了中药,而且还将其主要功能直接体现在药名上,方便后人。在治疗失眠证中,夜交藤是我使用的几大王牌药之一,每每使用,即出佳效,失眠者在用后都会迅速改变不能入睡的痛苦状态,步入熟睡梦香。
夜交藤即何首乌之藤茎或带叶的藤茎。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在诸多安神药中,夜交藤催眠作用尤佳。盖阳入阴则寐,夜交藤入心肝二经血分,功擅引阳入阴,养血安神,故用于血虚所致失眠者,最为合适。
此药比起酸枣仁一点也不逊色,且价格便宜,易于得到。我在临床上,由于酸枣仁的价格昂贵,已逐渐用夜交藤取代来治疗失眠症多年,并深感其作用强大。用得好,常常能取的一剂知,二剂己之效。但是怎样才能用得好,起效快?这里一个诀窍就是大量!少则30g,大则150g。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临床起步都在50g,夹在对证方中无有不收到速效。这一点不是胡说,诸位同道不妨一试。此药无毒性,很安全。现举一例示之:
郭某,男,39岁,系一房地商老总。有乙肝家族病史,现本人为小三阳,无肝硬化,经常因肝区不适在我处中药调理。一日告知我,最近睡眠特别不好,入睡困难,半夜2点钟还睡不着,勉强睡着恶梦纷纭,第二天乏困无力,心情烦躁。要求先解决一下这个苦恼。我说不妨先吃两片安定,答曰:不想吃,肝不好,西药还是免了吧。你给开几付中药吧。刻诊:人高大魁梧,面色红暗,色泽光润,舌红苔黄厚腻,小便黄,大便不干,饮食正常,脉弦滑大,肝区微胀痛。辨证:肝胆湿热,热盛神伤。出方:甘露消毒丹加减。
霍香10g 白叩6g 石菖蒲10g 滑石粉30g 茵陈30g 川木通12g 连翘30g 黄芩30g 射干10g 浙贝15g 薄荷10g 丹参50g炒枣仁30g 珍味母50g 三付 水煎服
三日后复诊,述之:效果不大,仅小便利些,肝区不太疼了。再次要求想想办法,尽快解决失眠多梦问题。重审上方,我认为基本对证,只是安神药不效。于是,将上方中炒枣仁取掉,换上夜交藤60g白薇30g,再服三剂。结果,病人后告之当晚10点钟就睡着了,一夜未醒至早晨6点,恶梦已大为减少。效不更方,又服5剂平安。
按:此案中甘露消毒丹是清热利湿的名方效方,我常用于临床中治疗湿热证,不分病种,故不再解释。要特别指出的是前方用炒枣仁不效,及时换上拿手的夜交藤就立即起效,白薇止梦。这是看点,望注意。切记,夜交藤要大量。白薇止梦我是从已故医家祝谌予先生那里学的。祝老说:多梦加白薇,这是我一个经验,很多的病人特别是肝炎病人,老是那个乱梦纷纭的那些病人,白薇是清肝热的,白薇这味药确实对这个尽做乱七八糟梦的人非常之好用。《名老中医传略·.学术.传人丛书 祝谌予》。第97页。我临床治失眠证,常用半夏、茯神、枣仁、黄精、夜交藤、五味子等药,其中半夏和夜交藤最多,效果也最显著,所以不厌其烦地推荐给大家,希望诸位同道用之。
附方:
-------------
(1)伤食不寐保和丸:山楂,神曲,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连翘,莱菔子,生姜,大枣.(焦三仙去麦芽加莱菔子连翘、二陈汤生姜大枣作引子)
(2)心下痞,不寐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甘草,大枣.
(3)上半夜不能入睡,阳不能入阴,暖水燥土兼降金水.
砂半理中汤宜之.砂仁,半夏,附子,茯苓,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砂仁半夏和附子理中丸)
另有宋孝志的砂半理中汤:清半夏9g 制香附9g 高良姜9g 炒枳壳9g(或炒枳实)砂仁9g(打碎)
下半夜易醒,醒后难以入睡:
柴芍二陈龙骨牡蛎汤. 柴胡,白芍,陈皮,半夏,茯苓,龙骨,生牡蛎,甘草.生姜.
亦治睡眠浅。易惊醒是有下寒,中下寒,加姜附。一部分人服温阳药后,睡眠改善,但易早醒,是因阳升稍过,或含藏不足。
本条领会:上半夜失眠在胃,下班半夜在少阳柴胡证。
(4)阴虚不眠地魄汤,天魂地魄,地魄不收,神魂不藏,夜不能寐。病阴虚。
半夏,牡蛎,玄参,麦冬,五味子,白芍,炙甘草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则安静,干姜附子汤主之.
这两条按传统理解都是阴虚津液虚,但用药却不同,一个是补阴,一个是回阳旧津。很难理解,应区别。
(5) 土湿木郁,神魂失藏,虚烦而不得眠酸枣仁汤炒枣仁,川芎,茯苓,甘草,知母
(6)火泄烦生,不得卧黄连阿胶汤黄芩,黄连,阿胶,白芍,鸡子黄.
(7)阳明腑病,胃家实,不得眠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百合地黄汤,温病诸承气汤.
(8)伤精失眠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
(9)阳衰土湿,身重,心下悸,不寐半夏麻黄丸半夏,麻黄.
(10)胃气虚逆,卫行于阳,却不得入阴,故目不得瞑半夏秫米汤半夏,秫米.
(11)顽固性失眠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牡蛎,黄芩,甘草.
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12)相火上扰,不寐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甘草,大枣.
黄连温胆汤黄连,竹茹,枳实,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枣.
(13)少阳病,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 猪苓汤阿胶,滑石,茯苓,猪苓,泽泻.
(14)土湿胃逆,相火不藏,惊悸不寐金鼎汤茯苓,甘草,桂枝,白芍,龙骨,牡蛎,半夏.
(15)土虚,微畏寒,不寐茯苓四逆汤茯苓,人参,干姜,甘草,附子.
(16)血亏不寐桂枝胶苓汤桂枝,当归,白芍,阿胶,白术,茯苓,干姜,甘草.
(17)水气滞胸,郁成湿痞,凌侮宫城,致心神烦扰,不得眠睡.
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生姜,茯苓,陈皮.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18)中虚,金不能收,不寐半夏厚朴生姜人参甘草汤
山石神韵注:
昼夜烦躁不得眠:栀子豉汤(虚热);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甘草干姜汤
失精,梦交而失眠: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虚);二加汤(附子、白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实,有大黄)
手足烦热不得卧:黄连阿胶汤 黄芩,黄连,阿胶,白芍,鸡子黄.
酸枣仁汤(虚) 酸枣仁 茯苓 川芎 知母 大枣 甘草(苓芎知枣甘) 失眠、嗜眠都治,就像白术小便利与不利都治一样。
茯苓甘草汤,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加龙牡治疗顽固心悸性失眠(胡希恕讲)。重用生姜(刘渡舟学生陈明讲)
夜热早凉: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知地丹(温病方)
黄连温胆汤 黄连,竹茹,枳实,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枣.
温经汤: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至夜即愈,大承气汤主之。(恶露与阳明辨别)能睡眠好吗?
小建中汤
当归芍药散
承气汤
猪苓汤
五苓散
白虎汤 多眠身重 怵惕烦躁不得眠
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
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 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甘麦大枣汤 数欠伸 合目欲眠
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
直视不能眴 ,不得眠(NO86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额上陷,脉紧急....)
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盗汗(NO268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上关上主少阳,小柴胡汤加石膏)
其他失眠药龙骨牡蛎茯苓茯神远志石菖蒲 夜交藤合欢皮 益智仁酸枣仁柏子仁 磁石 生落铁 朱砂(硫化汞)琥珀 珍珠粉 蝉蜕?
传统医学把失眠分为虚证和实证两类。
实证失眠常见的特点是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口苦目赤,大便干,小便黄,舌红少津,脉细数。或表现为入眠困难或眠而不实,头重痰多胸闷,恶心食少,心烦口苦。治宜选用交泰丸、磁朱丸等。
虚证失眠的特点是失眠兼平时头晕目眩,疲乏无力,口唇淡等。或表现为入眠困难或彻夜不眠,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腰酸,五心烦热。或表现为寐而易醒,醒后难以再眠,心悸健忘,肢倦纳差,舌红嫩,脉细虚。治宜选用养血安神丸、枣仁安神颗粒、安神补心丸、安神丸等。
失眠成药
交泰丸1:《韩氏医通》黄连、肉桂为丸,多不作汤剂。
主治:胸中痞闷嘈杂,大便稀则胸中颇快,大便坚则痞闷难当,不思饮食。
正如《慎斋遗书》所说:“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
对于心肾不交的病证,又当进一步分辨其阴阳虚实。近人叶显纯《论交通心肾》一文,把心肾不交之证,分成“心火旺,肾阴虚”、“心火旺,肾阳虚”、“心气虚,肾阳虚”、“心气虚,肾阴虚”等4种类型,分别以“泻心火,滋肾阴(如黄连阿胶汤)”、“泻心火,助肾阳(如交泰丸)”、“益心气,助肾阳”(如茯菟丸,《景岳全书》酸枣仁汤)”、“益心气,养肾阴(如天王补心丹)”等4种不同的交通心肾法加以治疗。可知交泰丸只是适用于心火亢盛,肾阳不足所致的心肾不交,不能泛治一切心肾不交的病证。
交泰丸2:《万病回春》 黄连30克(姜汁浸,黄土炒) 枳实30克(麸炒) 白术(去芦,土炒)30克吴茱萸(汤泡,微炒)60克归尾(酒洗)39克 大黄(用当归、红花、吴茱萸、干漆各30克煎水,洗大黄一昼夜,切碎晒干,仍以酒拌晒之,九蒸九晒)120克
山石神韵注:茯菟丸原方
茯苓 300g 五味子(制) 600g 山药 600g 菟丝子(炒)1000g 莲子 300g 饭前盐水送服
固肾,涩精,止带。用于遗精尿浊,妇女白带。
【方剂出处】《中国药典》(《金匮要略》《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