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脚就是足浴,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同时,在水中加点中药,还可以起到其他作用。
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最终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用合适的中药泡脚对脚气也有一定的作用。
足浴的历史有数千年,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晋代《肘后备急方》,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泡脚是养生的关键,能够清除人体血液垃圾和病变沉渣,起到人体的清洁作用,还能抵抗各种疾病。泡脚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人们常说一句话:"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可见泡脚的作用很大。
1、泡脚前
需要选择泡脚桶,中药泡脚一般使用木质材料的泡脚桶,这样吸收药物的效果更好;中药泡脚水温度控制在40度左右,深度要没过脚踝。
2、泡脚时
在泡脚的过程中,最好用手按摩脚部,按摩方法如下:
推法:脚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约1厘米处,为肾反射区。双手大拇指并拢,用力摁住该位置,往上推36次,至脚底发热为止。此法对肾虚、中气不足者,有一定的益处。
压揉法:脚底后跟内圆上方中间的位置,为失眠反射区。双手大拇指按住该位置,用力压36次,压到有酸痛感为宜;再揉3到5分钟,至发热为宜。此方法对头晕眼花、严重失眠者有帮助。
刮法:用双手食指关节用力刮脚踝骨以下内外两侧36次,至有酸痛感为宜,对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帮助。
3、泡脚后
一般泡脚30到40分钟即可,泡脚后,如果觉得中药水脏的话可以用热水洗脚,完成后要注意脚部保温。
高血压:钩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
失眠:磁石60克、菊花20克、黄芩15克、夜交藤30克。
肝脾肿大:三棱15克、莪术15克、延胡索15克、乌梅10克。
遗精、早泄:仙鹤草4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芡实30克、
女贞子30克、狗脊15克、桑葚30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
足跟、足踝关节痛:寻骨风3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
乳香10克、没药10克、血竭10克、王不留行15克。
去脚臭:葛根25克,五倍子15克,甘草15克,白帆25克。
少女痛经:蒲黄20克,五灵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当归20克,
赤芍15克,桃仁10克,没药10克。
加姜(枣大的一块):煮开,适用初起风寒感冒,风湿,类风湿,关节病.
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两次,适用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
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加盐:一平勺,适用上焦有火,经常眼红,牙痛,咽痛,性急爱生气,
急噪心烦,上火下寒,腿脚肿胀.
加花椒:3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湿疹.
加艾叶:一小把煮后用,适用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1、泡脚会让皮肤更干燥
泡脚之后,脚部温度更高,水分蒸发更快,会让冬季本来就干燥的皮肤更加干燥,所以,泡脚之后最好及时涂点润肤品。
2、脚上有伤的人不宜泡脚
包括足部有外伤、有炎症的人,刚刚跌打扭伤造成足部淤肿的人,不宜泡脚。
3、有下面三种病的人也不宜泡脚
静脉曲张/血栓患者:热水泡脚时,下肢动脉扩张,更多的动脉血液进入下肢。然而,静脉的回流能力并不会因此增加。于是,热水泡脚对于本来回流不畅或阻塞的静脉患者来讲,会加重血液淤积。
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虽然热水泡脚可以增加动脉血流量,但并不能闭塞的血管张开。会让缺血组织可能因为「盗血」现象,更加缺血。此外医学研究表明周围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组织的耗氧量,加重缺血。
糖尿病足患者:缺血型糖尿病足患者面临的问题,同上面提到的动脉闭塞症患者。而神经病变型糖尿病足患者由于对水温的感知能力低下,很容易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