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要领】
伤寒论中的退烧:白虎汤。
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炙甘草6克、(粳米)东北大米15克。<警告1>
适应情况:阳明经热盛。症见壮热,烦渴,口干舌燥,面赤恶热,大汗出脉洪大有力。
白虎汤加减:
1、产后发烧:(产后发烧,开始怕冷,身痛,发烧,出汗多,烦渴,喝好几碗水仍然不解渴。)分析: 阳明热盛,气津两伤。用白虎汤加人参汤。一般一付即可。
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炙甘草6克、东北大米15克、人参10克、(高烧严重,生石膏的量可以50克)之后可以加竹叶9克、麦冬12克、半夏6克,生石膏减量为15克,其他不变。继续服用两付。<警告1>
2、风湿性关节炎:(白虎汤所治疗的关节炎是红肿型,发病急,关节炎的部位红肿发热,并且引发全身发烧,口渴。)
生石膏30克、知母9-12克、炙甘草6克、东北大米15克、薏苡仁30克、桂枝15克、白芍12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制附子10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警告1> <警告2>
3、牙龈出血肿痛:(有口疮,嘴内热臭熏人,口干口苦,而且口渴,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属于脾胃积热)
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5克、生地15克、丹皮9克、连翘9克、黄连3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三付即可。
4、老人年夏天中暑发高烧不退:(老年人津液不足,中暑后发烧,口渴汗多,口干舌燥。)
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9克、天花粉15克、人参9克(注:小儿需减量)。<警告1>
5、糖尿病:(尿频尿多的类型,该类型属于阳明内热炽盛类型的消渴症,特点是烦渴多饮,尿多。)
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人参6克、天冬9克、天花粉15克、生地9克、蚕茧壳15克、半夏6克。<警告1>
【课后小福利】
1、急性扁桃体发炎。
柴胡12克、黄芩12克、人参9克、半夏15克、炙甘草8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生石膏30克、蒲公英50克、桔梗20克。<警告1>
2、经期腹泻:脾寒,同时肝气犯土。
党参20克、白术15克、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肉桂10克、制附子10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每次月经来之前吃4付,吃四个月。一共16付。然后吃桂附理中丸,如果买不到,可以用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同时服用。<警告1> <警告2>
3、悲伤欲哭,脏燥症。
悲伤欲哭是由于心虚肝郁的造成的,也叫脏燥症。一般是由于肝郁、思虑过多,伤心,劳倦伤脾,女人生产流血过多,久病伤阴,导致阴阳失调,上扰心神,所以女人容易哭。
甘麦大枣汤:甘草9克、小麦30克、大枣5枚。<警告1>
月经一个月来两次,或者来了就不走,属于肝疏泄过度,这样的人憋不住火气和眼泪。
甘草10克、茯苓15克、桂枝15克、干姜15克、丹皮15克、制首乌10克、白芍15克。
如果月经有血崩:甘草10克、茯苓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干姜15克、丹皮15克、制首乌10克、牡蛎15克、人参12克。
如果止不住血,用血余炭15克、百草霜15克、荆芥炭18克、艾叶炭15克。研碎放入黄酒中,加热温服。
嘴唇无血色或者嘴唇起皮:“人参健脾丸”纹唇容易掩盖女人亏气血的事实,导致血虚受寒或者受风,疾病缠身。<警告1>
<警告1: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白术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
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半小时,然后加入其它中药继续熬。
<警告2: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的中药店咨询中医师。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制附子的标准剂量是3-15克,严禁私自提高剂量。如果剂量超过15克,需征得当地中医师签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