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没有这样的时候,突然一下头晕目眩,眼前模糊不清,立刻躺下,这种感觉也无法缓解。虽然是个大白天,眼前却黑花不断,脑袋像在云雾里一样昏沉不清!这突然的眩晕到底咋回事?该用什么方子调理呢?
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问题,古中医来帮您!
今天就来听一听,李老师与大家分享的古经方“泽泻汤”。
【课程要领】
张仲景《金匮要略》:泽泻汤
组成:泽泻15克,白术9克。
原文: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解说:本方主要调理支饮之眩冒证。心下有水邪,致清阳不升;浊阴上冒,而致眩冒。眩冒不同于一般的头目眩晕,眩,指眼花缭乱,视力不清。这样头目眩晕的痛苦是无法言说的,要么就像处云雾之中,昏昏沉沉;要么就像戴了铁箍和钢盔一样很沉重;冒,是指头上好像有帽子笼罩着,不仅有头重的感觉,神志还不清楚。此外,还会有舌体胖大、脉数沉缓的表现。
泽泻汤方仅两味,但功专力猛,有千军不挡之勇。泽泻利水而不伤阴,使水饮下渗,清阳上升;白术补土健脾以制水,抑制水邪。本方不单单只调理眩晕的状况,只要是有水饮内停,清阳不升,清窍失养的现象,都可以酌情使用。
泽泻汤加减方能调理以下问题:
1.头晕目眩,如在云雾,整天昏沉,双手颤抖不能写字,舌体肥大。分析:心下有支饮,水邪阳气,导致血无化生,阳不充于筋脉,则两手发颤。用泽泻汤:泽泻24克,白术12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2.头痛同时头重,如同铁箍箍在头上,脉沉缓无力,舌体肥大,舌苔白腻。分析:支饮携裹湿浊上泛头部,清阳受阻,所以头部如箍。用泽泻汤加减祛除水饮和痰浊。泽泻18克,白术10克,天麻6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3.头晕目眩耳鸣,加上鼻子塞和嗅觉差。分析:浊阴上泛,清阳不升。导致五官失灵。用泽泻汤利水行湿。泽泻24克,白术12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4.头晕目眩、吐苦水、失眠、吃饭少、渴不欲饮,小便黄、气短爱叹息。医院诊断为眩晕。用泽泻汤:泽泻24克,白术12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具体医案请参考:
刘渡舟医案:在湖北潜江有个50岁的朱老汉,他整天昏昏沉沉的,眼睛也总像懒得睁开似的,看不清东西。双手老是颤抖,连握笔写字都困难。为此他在很多中西医院间奔波求医,但是这病丝毫不见起色,所以一直感到十分痛苦。后来找到了刘渡舟来看他的病,刘渡舟观察到他的舌体异常肥大,舌苔白滑而舌根发腻,又进行了切脉,感觉他的脉数细软。于是刘渡舟便开了泽泻汤的方子给他,一付为泽泻24克,白术12克,可以熬两袋,早晚各服一袋。
他服了第一付后,没有看到状况好转。于是他就对家人说:“这个方子只有两味药,我早就觉得不会有啥效果,你看果然是这样!”但没想到第二付刚喝完没多久,立马觉得浑身都是汗,用手擦汗时感觉很粘,整个人变得头脑清醒起来,眼睛也能看得清东西了,身子也感觉到从未有的轻快。惊喜之下朱老汉又服了第三付,身子又出了一些汗。之后,一直困扰他的顽疾就再也没犯过了!(由《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改至白话文)
【课后小福利】
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怎么办?
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会有如下症状:右半身不会动,拿不动筷子;手脚麻、发凉。
此症需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方。本方中的桂枝散风寒,通经络,附子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二药相配,可以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再加上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增益脾中。五味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祛风胜湿之功。
组成: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剪开), 炮附子6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
<警告1: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的中药店咨询中医师。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制附子的标准剂量是3-15克,严禁私自提高剂量。如果剂量超过15克,需征得当地中医师签字许可。>
<警告2: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