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摘要】
明代的张景岳是明代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并著有《景阳全书》,他提出“阳非有余”及“真阴不足”。
明代的赵献可 ,独重视肾水命火,对命门学说犹有贡献。著有《医贯》一书,充分反映其学术思想。
明代的李中梓认为,治病求本,即要掌握生命之本。而生命之本,不外乎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两个方面。先天之本在肾与此同时,后天脾胃也是十分重要的。
明代的王肯堂著作有《证治准绳》。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毕生的经理著作《本草纲目》世界有影响力的,闻名世界的巨作。
清朝的乾隆皇帝重视中医,命太医院右院判吴谦, 与康雍乾三朝御医、院使刘裕铎,共同领衔编纂医书,编纂了综合性丛书《医宗金鉴》。
王清任富有革新精神的解剖学家与医学家。 重视解剖,并写成《医林改错》。 淤血治病理论,并有“血府逐瘀汤”之类的优秀方剂。
吴有性是清初传染病学家。并著有《瘟疫论》。瘟病学主要研究瘟热病。是瘟病学的鼻祖。
瘟病学四大家:叶天士著有《温热论》,吴鞠通著有《温病条辨》,王孟英,著有《温病经纬》, 薛生白著有《温热条辨》。
近代民国时期的曹炳章主编《中国医学大成》丛书。
唐宗海著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包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伤寒论浅注补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血证沦》、《本草问答》等。其中,《血证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为其主要代表著作。
张锡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沈阳创办我国第一间中医医院——立达中医院。后定居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由于他有高明的医术和特殊的地位,医名显赫。并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才。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