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摘要】
一、心主神志与五脏藏神的关系
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映。故把神分成五个方面,并分属于五脏,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五脏各有所属,但主要还是归属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故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意志”(《类经·疾病类》)。
二、心主神志与主血脉的关系
气、血、津液、精等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神志是心脏生理功能之一,心脏运送血液以营养全身,也包括为自身提供生命活动必要的物质,所以就这个意义讲,又说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故曰“血气者,人之神”(《素问·八正神明论》,“血者,神气也”(《灵枢·营卫生会》)。因此,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亦必然出现神志的改变。
三、心主神志与脑为元神之府的关系
脑为髓海,髓由精生,精源于五脏六腑之气血。所以,脑的功能与五脏相关。人之灵机记性、思维语言、视、听、嗅等均为脑所主,故称脑为元神之府,脑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神明之心实质就是脑。心主血,上供于脑。故心脑相系,常心脑并称,心脑同治。
三、心在志为喜
藏象学说认为,人的情志变化由五脏精气所化生,把喜、怒、思、忧、恐等五种情志活动称作五志,分属于五脏,喜为心志。一般说来,喜乐愉悦,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但是,喜乐过度,则又可使心神受伤,神志涣散而不能集中或内守。
四、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是指血脉。心合脉,即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华,是光彩之义。其华在面,即是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由于头面部的血脉极为丰富,所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泽;心气不足,则可见面色光白、晦滞;血虚则面色无华;血瘀则面色青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