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对膝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和关节液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膝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双醋瑞因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方剂熏洗。运用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检测膝关节的功能,包括疼痛、支撑物、肿胀、跛行。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3,MMP-3)、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水平。检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包括疼痛、支撑物、肿胀、跛行等分项评分都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包括疼痛、支撑物、肿胀、跛行等分项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关节液TNF-α、MMP-3、IL-1β、IL-6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关节液TNF-α、MMP-3、IL-1β、IL-6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屈曲、过伸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屈曲、过伸活动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可提高膝关节炎的疗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降低关节液炎症因子的表达。
【关键词】 中药熏洗;膝关节炎;关节功能;关节液;炎症因子
膝关节炎是以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慢性骨科病变,临床主要症状为疼痛、红肿、弹响、积液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双醋瑞因胶囊是临床治疗膝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具有止痛、抗炎、退热、缓解关节炎的进程病变[2]。中药熏洗是中医外治手段之一,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3]。本研究对30例膝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熏洗联合超短波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2~71岁,平均(54.21±4.98)岁,病程(16.73±4.09)个月,膝关节影像学分为Ⅰ级13例、Ⅱ级17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1~70岁,平均(54.13±4.73)岁,病程(16.51±4.24)个月,膝关节影像学分为Ⅰ级15例、Ⅱ级15例。两组的男女比、年龄、病程、分级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措施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
入选标准:(1)符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膝关节液的诊断标准[4];(2)依从性较好,可配合完成研究;(3)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过敏体质,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2)其他自身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病变;(3)急性创伤、牛皮癣、代谢性骨病等其他影响膝关节功能的病变;(4)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功能不全;(5)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近1个月内相关药物治疗史;(7)膝关节手术治疗史。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双醋瑞因胶囊(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0 mg,生产批号:20161209),每日2次,每次50 mg,连续治疗30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方中组成桂枝30 g、羌活30 g、当归20 g、威灵仙20 g、透骨草20 g、红花15 g、伸筋草15 g、三七10 g、淫羊藿20 g、川牛膝20 g、花椒15 g、没药10 g、乳香10 g。加入纯净水3000 mL在熏洗捅煎煮1小时左右后蒸至1000 mL,待温度降至可耐受温度(50~60℃)时,蒸熏膝关节,范围为膝关节上下10 cm,并用毛巾盖住膝关节;待温度降至35℃左右时,采用药水搓洗膝关节。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连续治疗30天。
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级量化评分,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0、1、2、3分。(1)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退,关节功能正常,X线片膝关节正常,症状评分降低≥95%;(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退,关节功能明显改善,X线片膝关节好转,症状评分降低≥70%,但<95%;(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关节功能改善,X线片膝关节有所改善,症状评分降低≥30%,但<70%;(4)无效,上述标准未达到,症状评分降低<3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
运用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检测膝关节的功能[6],0~100分,主要分为疼痛、支撑物、肿胀、跛行4个方面,分值越大表明关节功能越好。于治疗前后,患者行膝关节穿刺采集关节液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3,MMP-3)、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水平。检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包括屈曲、过伸等。
全部数据录入SPSS 21.0 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行独立t检验,组内计量资料比较行配对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炎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例(%)]
两组治疗前的疼痛、支撑物、肿胀、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包括疼痛、支撑物、肿胀、跛行等分项评分都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包括疼痛、支撑物、肿胀、跛行等分项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关节液TNF-α、MMP-3、IL-1β、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关节液TNF-α、MMP-3、IL-1β、IL-6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关节液TNF-α、MMP-3、IL-1β、IL-6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屈曲、过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屈曲、过伸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屈曲、过伸活动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膝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表3 两组膝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表4 两组膝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的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随着年龄增大,或因疾病、创伤等因素引起膝关节发生溃疡、糜烂、裂缝等变化,软骨表面逐渐呈毛刺壮,粗糙不平,相互摩擦过程中破坏软骨组织的完整性,软骨基质合成和分解失调,软骨骨质缺损,在异常压力作用下可引起代偿性增生,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7]。目前西医治疗膝关节炎以常规对症治疗为主。双醋瑞因是种骨关节炎IL-1抑制物,可抗炎、镇痛、退热等,诱导软骨骨质生成,改善膝关节的关节功能,延缓病程发展[8]。
中医理论认为,膝关节炎属于“痹症”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正气亏虚,肝肾不足,外邪侵袭,引起气滞血瘀,痰浊阻络,发为此症[9]。中药熏洗可通过气雾状的药液蒸熏膝关节,皮毛腠理开泄,药物可直达病处,发挥药物疗效;加热后产生的热量可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药物扩散,可提高药物疗效,还能增强组织间组织代谢,促进炎性吸收,减轻组织水肿,发挥抗炎的作用[10]。本研究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方中桂枝能舒筋通脉,温经散寒;羌活能驱寒除湿,解表散寒;当归能养血活血,通经止痛;威灵仙能祛风除湿,调经止痛;透骨草能祛风除湿,舒经通络;红花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伸筋草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三七能活血化瘀止痛;淫羊藿能助阳补肾,祛风除湿;川牛膝能补肝益肾,强筋壮骨,活血通经;花椒能散寒止痛;没药能活血消肿,生肌镇痛;乳香能行气止痛,活血祛瘀。全方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调经消肿[11]。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支撑物、肿胀、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治疗后的屈曲、过伸活动度比对照组高。结果提示,中药熏洗可有效提高膝关节炎的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炎症反应在膝关节液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NF-α是种炎症反应的调节因子,可加重炎症反应,提高胶原酶的产生,促进过氧化反应,促进软骨吸收[12]。MMP-3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成员,能促进软骨症状细胞外基质和胶原蛋白的降解,改变血管通透性,促进炎性介质浸润,加剧软骨骨质的损伤[13]。IL-1β是种重要的致炎因子,参与膝关节炎的发生,可介导多种炎症因子产生,引起炎症级联反应,加重软骨组织炎性损伤[14]。IL-6可直接造成膝关节的炎症损伤,促使软骨细胞分解,与病情的炎症程度成正比[15]。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关节液TNF-α、MMP-3、IL-1β、IL-6比对照组低。结果提示,中药熏洗可有效降低膝关节炎患者关节液炎症因子的分泌,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此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