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临床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为冻结肩、五十肩、肩凝症等,是一种多因素病变,好发于50岁左右年龄,女性多见。
二、病因病机 中医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因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使经气不利所致,肩部感受风寒,阻痹气血,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经脉,气滞血瘀,或年老气血不足,筋骨失养,皆可使肩部脉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肩部主要归手三阳所主,内外因素导致肩部经络阻滞不通或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西医病因病理:肩周炎病因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肩部软组织的退变:如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退变使肩周组织充血、水肿、肥厚,组织缺乏弹性,而限制了盂肱关节的活动。②肩部创伤:如肩部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一方面肩部软组织损伤出血,另一方面由于治疗的需要,又必须做较长时间的肩部固定,使肩部组织产生炎症,形成粘连。③长期劳损:可造成肩部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又可加速其退变。④内分泌紊乱:此类病人大多发生于更年期,由于内分泌紊乱,可引起肩周组织充血、肿胀,加重病变的进展。⑤感受风寒:寒冷的刺激亦可加剧肩周的无菌性炎症过程。肩周炎的发生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病理 肩周炎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盂肱关节囊纤维层退变、硬化、收缩,滑膜层肥厚,从盂肱关节造影可以说明关节容积减小,手术探查亦可发现关节囊收缩,下部皱襞闭锁。②喙肱韧带、肩胛下肌腱变成粗而短缩的索条,妨碍肱骨的外旋活动。②肌腱袖短缩,把肱骨头与肩胛盂紧拉在一起,使肱骨头的旋转活动受限。④关节囊滑膜粘连在相对应的骨骼上,使肱骨外展受限。⑤肩峰下滑囊闭锁,将肌腱袖粘连于肩峰下面,使肩外展受限。⑥肱二头肌长头腱与结节间沟粘连,影响肩部活动。肩周炎病理变化是一个由轻到重,由局部到广泛的渐进性过程。早期主要发生在关节囊,表现为关节囊收缩、硬化;在后期则波及到关节囊以外的软组织,呈现出普遍的胶元纤维的退行性变,使组织失去弹性、硬化和短缩。
三、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依据:
1.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女多于男。左肩多于右肩。常于肩部受寒后发病。
2.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
3.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压痛,日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
2中医辩证分型: 中医认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分型有:
1.风寒湿阻证:肩关节冷痛,活动受限,患处沉重,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紧。
2.血虚寒凝证:肩关节冷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肩部活动受限,头晕眼花,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细。
3.瘀血阻络证:肩关节刺痛固定,疼痛拒按,入夜尤甚,活动受限,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 。
西医诊断依据:
1.多为中年人或老年人,多继发于肱二头肌腱鞘炎,或上肢外伤。
2.肩部疼痛:开始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能睡于患侧。疼痛可向颈、耳、肩胛、前臂和手放射。
3.肩部活动受限:以上臂外展、内旋、外旋为明显,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 4.体征:肩部肿胀不显,肩前、肩后、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以结节间沟处为明显;可见三角肌萎缩;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特别是外展、上举、外旋和内旋。
5.X线检查:常规摄片无特殊发现,后期可见肩部骨质疏松,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
四、辩证施治
①中药分型论治
1.风寒湿阻证:肩关节冷痛,活动受限,患处沉重,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紧。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风邪偏胜者,用川羌防风汤加减;寒邪偏胜者,用麻桂温经汤加减;湿邪偏胜者,用薏苡仁汤加减;邪从热化者,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2.血虚寒凝证:肩关节冷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肩部活动受限,头晕眼花,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细。
治法:益气通络,调和营卫。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麻黄10g肩关节疼痛甚者加白芷、乳香、没药各10g
3.瘀血阻络证:肩关节刺痛固定,疼痛拒按,入夜尤甚,活动受限,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祛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牛膝10g柴胡10g桔梗10g枳实10g甘草6g疼痛甚者加丹参、乳香、没药各10g、细辛6g
②手法治疗: 推拿按摩 慢性期可用推拿按摩手法。患者正坐,术者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动5~6次;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各5~6次;然后按摩肩前、肩后、肩外侧;继之,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腕部,作牵拉、抖动、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者作外展、上举、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施行以上手法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主要是通过被动运动,使粘连松解,增加运动范围。若经以上治疗无效,可在全麻下进行手法松解。方法是在硫贲妥钠静脉麻醉后,术者一手按住肩部,另一手握住上臂,使肱骨头内外旋转,然后慢慢外展肩关节。整个过程中可感到肩关节粘连撕开声。手法由轻到重,反复多次。直至肩关节达到正常活动范围。操作中手法要轻,禁用暴力以防造成肩部骨折或脱位。手法完毕后,行关节腔穿刺,抽出关节内积血,并注入1%奴佛卡因10ml加醋酸氢化可的松25mg,术后三角巾悬吊上肢,第二天即开始肩部活动练习、约持续2~3个月。
③针灸疗法 治法:通经活血,祛风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肩髃 肩髎 肩贞 肩前 阿是穴
配穴: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手少阳经证者加外观。外邪内侵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腧;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
方义:肩髃、肩髎、肩贞分别为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穴,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均为局部选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活血祛风而止痛。
五、西医治疗原则
初期对疼痛较甚者,宜增加局部组织痛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的吸收和排泄,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后期以改善肩关节活动为主,松解关节粘连,加大关节活动度,滑利关节,促进关节功能的修复。
六、其他疗法 练功疗法:
1、爬墙锻炼:使患者患侧单手沿墙向上摸高爬动,使患肢尽量上举,然后再缓慢向下回到原处,反复锻炼,以解除粘连。
2、环转运动:患者站立,单臂或双臂由前向后数次,再由后向前数次,反复进行,做环转活动。
3、双手向后背伸:由健手拉住患肢腕部,逐渐向上提拉,反复进行。
4、外旋锻炼:背部紧靠墙壁而立,上臂紧贴身体两侧,屈肘90度握拳,做肩关节外旋动作,幅度逐渐增大,至最大活动范围,反复进行。 此外还有小针刀疗法、刺血拔罐疗法等。
七、辩证施护 肩关节疼痛减缓,肿胀消失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关节功能锻炼。肩部注意保暖。
八、疗效判定 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2.好转: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3.有效:肩部疼痛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有所改善。 4.无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