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博大精深,用药广泛,治疗上占有很大的优势,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同一患者不同时间内的病理变化情况不同,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调整用药。标本兼治,中医治疗肝囊肿:中医治病的精华就是辨证论治,即"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治疗肝囊肿亦不能外.在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温阳、活血、利水三法疗效明显.因为囊肿内部为水液,水为阴邪,故需温阳,正如经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中医辨证治疗肝囊肿往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治疗肝囊肿的中药药方
1.气滞血瘀水聚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腰膝酸软,耳鸣,口唇色暗,眼眶发黑,指甲紫暗,腰胀痛或刺痛,小腹包块有压痛,舌淡暗,脉细涩。补肾利水,活血化瘀。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合少腹逐瘀汤,五苓散加减。
2.肾虚火旺证: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代表方:一贯煎合小蓟饮子加减。
治疗“肝囊肿”的6个中药偏方
摘要:
肝囊肿为先天性、非遗传性肝内囊性病变。囊腔通常不与肝内胆管系交通,囊肿是由上皮细胞排列组成的闭合腔隙,内含液体,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
肝囊肿是指肝脏的局部组织呈囊性肿大,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不大。体积较小时,没有明显症状,常常在腹部超声检查或腹部手术时发现,不需要治疗。当囊肿过大时,可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右上腹不适或疼痛等症状。下面有几个偏方供参考。
治疗肝囊肿民间偏方:
1、让胡路电业局的徐先生他有个治肝囊肿的偏方,是一位老中医告诉他姥爷的,他姥爷就是用这个偏方治好了肝囊肿。母亲按方买回来一些半枝莲,每天取100克放入砂锅中,再加3公斤水熬,熬剩2公斤时,把药水倒出来晾凉,一天内分3次喝完。徐先生的姥爷喝半枝莲水时,什么药都没吃。喝了五六天,就开始排泄脓状物,肝部也舒服多了。而且,一开始喝时,觉得挺苦,喝一段时间就不觉得苦了。再后来,就像泡茶一样用半枝莲泡水喝。从那以后,多位患有肝囊肿的人,都来用这个偏方,用过之后都说效果很好。
2、沙麦膏:肝阴亏损,多见于经常熬夜者,有形体瘦弱,唇红目赤,口干常饮,睡中出汗,惊悸失眠,舌红少苔等症状。用北沙参、麦冬、枣仁等量,加水煎1小时以上,滤渣留汁,再熬浓缩,加冰糖熬成能流动之膏状,冷却后放入冰箱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
3、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压迫邻近脏器而出现食后饱胀、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的情况。因为囊肿内部为水液,水为阴邪,故需温阳,正如经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可以用温补的中药来进行慢慢的温养,从而使身体复原,中药【蛇莲消囊方】治肝囊肿有非常的不错。
4、中药可以有限减轻遗传性肝囊肿的发展速度。桂枝、郁金、川楝子、皂角刺、大腹皮各10g,茯苓、桃仁、丹皮、赤芍各15g,甘草4g。中医对其选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意在活血化瘀,消症散结的同时,加强疏肝理气,化湿导滞之功桂枝通血脉而消瘀血,助气化而行津液,为君药。
5、鱼茵蛋:这种中医治疗肝囊肿的偏方适合肝胆湿热多为长期饮酒及喜食肥甘者,有面色灰黄,体乏喜卧,口苦口腻,尿液浑浊,舌有黄厚苔等症状。用鱼腥草30克、茵陈5克煎水去渣留汁,放去壳鸭蛋1个,煮熟即可吃蛋喝汤,每日1次。
6、中药可以有限减轻遗传性肝囊肿的发展速度.桂枝、郁金、川楝子、皂角刺、大腹皮各10g,茯苓、桃仁、丹皮、赤芍各15g,甘草4g。
肝囊肿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囊肿属 “症瘕”、“积聚”范畴,病程较长,多因肝郁气滞,湿浊虫积日久,导致气滞血瘀。中医对其选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意在活血化瘀,消症散结的同时,加强疏肝理气,化湿导滞之功。桂枝通血脉而消瘀血,助气化而行津液,为君药;桃仁活血,茯苓渗湿,川楝子行气,皂角刺散结,共为臣药;丹皮、赤芍、郁金、大腹皮凉血消瘀,行气止痛,利水消肿,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化湿导滞、消症散结之功。桂枝茯苓丸能改善微循环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慢性增生性炎症,对肝囊肿有较好的的疗效。
肝囊肿吃什么中药效果好呢?
多数的肝囊肿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不大,只需要定期随访就可以了,但少数严重多发的肝囊肿,可同时伴有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者,会造成肝功能损害,门静脉高压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因此需要积极治疗。
肝囊肿吃什么中药效果好呢?
中药可以有限减轻遗传性肝囊肿的发展速度 。桂枝、郁金、川楝子、皂角刺、大腹皮各10g,茯苓、桃仁、丹皮、赤芍各15g,甘草4g。中医对其选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意在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的同时,加强疏肝理气,化湿导滞之功桂枝通血脉而消瘀血,助气化而行津液,为君药。
专家说桃仁活血,茯苓渗湿,川楝子行气,皂角刺散结,共为臣药;丹皮、赤芍、郁金、大腹皮凉血消瘀,行气止痛,利水消肿,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化湿导滞、消癥散结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桂枝茯苓丸能改善微循环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慢性增生性炎症。
治疗肝囊肿的药物都有哪些?
1、应用活血通络的中药汤剂来进行治疗,因为肝囊肿一般都是胆管发 育异常引起的,也就是平时人们说的流动不畅,选择归肝经的中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2、在中医理论中有肝肾同源之说,那么针对肾囊肿有作用的中药治疗 方式也可以用到肝囊肿的治疗中来,因为肝囊肿或肾囊肿的治疗上不能只求活血通络带动囊内液体的传送,还要抑制囊壁上皮细胞继续分泌液体。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专家提醒,在肝囊肿的定性方面,一般认为超声波检查比CT更准确。但在全面了解囊肿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肝脏和肝脏周围的有关脏器时,特别是对于需行手术治疗的巨大肝囊肿患者,CT检查对于手术的指导作用显然优于B超。
肝囊肿的中医辨证治疗
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篇》,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功。本方最初为妇人癥瘕而设,近年来用治诸多病症,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用治肝囊肿者,尚不多见。病例纳入标准:(1)经B超检查确诊;(2)无症状者肝囊肿直径大于4cm,多发性肝囊肿以最大者计算;(3)有症状者肝囊肿直径不足4cm,肝脏肿大或有无痛性包块,或右胁胀痛,或脘腹胀闷,甚则疼痛等。病例排除标准:(1)患有心、肝、脾、肺、肾或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症状较重者;(2)有继发性感染、出血、甚至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者;(3)不能坚持治疗中途停药者。曹福凯、钱峻医生收治的37例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在39~78岁之间;病程从发现之日算起1周~3年;单发者24例,多发者13例,肝囊肿直径3cm~5cm者4例,6cm~10cm者29例,>10cm者4例;有临床症状者17例。治疗方法: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桂枝、郁金、川楝子、皂角刺、大腹皮各10g,茯苓、桃仁、丹皮、赤芍各15g,甘草4g。加减法:胁肋胀满者,加柴胡、香附各10g;
肝区疼痛者,加延胡索10g,白芍15g;囊肿偏大或肝脏肿大,或扪及无痛性包块者加浙贝母、莪术各10g;脘腹胀满者,加苏梗、焦白术各10g;脘腹疼痛者,加木香、荔枝核各10g。水煎服,日1剂。4周为1个疗程。
结果显示: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肝囊肿消失)1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复查肝囊肿缩小2/3以上)12例;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B超复查肝囊肿缩小1/2以上)13例;无效(临床症状减轻,B超复查肝囊肿无改变)11例。
曹福凯、钱峻医生指出:肝囊肿属中医“癥瘕”、“积聚”范畴,病程较长,多因肝郁气滞,湿浊虫积日久,导致气滞血瘀。选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意在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的同时,加强疏肝理气,化湿导滞之功。方中桂枝通血脉而消瘀血,助气化而行津液,为君药;桃仁活血,茯苓渗湿,川楝子行气,皂角刺散结,共为臣药;丹皮、赤芍、郁金、大腹皮凉血消瘀,行气止痛,利水消肿,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化湿导滞、消癥散结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桂枝茯苓丸能改善微循环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慢性增生性炎症。临床疗效证实: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肝囊肿,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未见毒副反应。
【瘦子也会得脂肪肝?没错,还更易硬化】今年8月,澳大利亚威斯特米德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肝病学杂志》发表文章称,患有脂肪肝的瘦患者其体内的胆汁酸和一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9)含量更高,它们能让瘦型脂肪肝患者保持消瘦身材。但这种抗肥胖的特性并不能保护肝脏免受脂肪堆积的危害↓↓瘦子别怕,快戳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