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以发作性胸痛为特点,由于心肌血气供求不平衡,引起短暂心肌缺血的结果。是冠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日常生活中可有各式各样心绞痛发作,防治不尽相同。
一、劳累性心绞痛:是最常见的一种,常在劳动、运动、疾走、爬山、登楼、骑单车时发生。其发作是由于心肌耗氧量增加的结果,故休息片刻,可渐渐缓解,如不缓解,可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使冠状动脉扩张、供血改善而缓解。
二、饱餐性心绞痛:不少冠心病患者因饱餐而诱发心绞痛。此乃是饱餐后血液流向胃肠,而心肌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同是血脂暂时升高,有碍心肌氧的运输,尤其是餐后即劳动或快步行走更易引起心绞痛。因此,饮食不过饱,饭后应休息,可避免心绞痛发作。
三、情绪性心绞痛:临床上不少冠心病患者,因发怒使心绞痛发作,甚至过悲而痛死。凡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可引起心绞痛。如冠心病患者整天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则心绞痛频频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效果不好。此类病人,应乐观对待,做到“既来之,则安之”,保持情绪稳定,辅以药物才能取得疗效。
四、饮酒性心绞痛:研究证明,少量饮酒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但过量饮酒可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而诱发心绞痛。所以,少量饮酒有益,过量饮酒有害。
五、排尿性心绞痛:伴有前列腺肥大的冠心病患者,因尿急而排尿不通畅或用力排尿和精神紧张时,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功能不全而发生心绞痛。此类患者不宜用力排尿,如尿不通畅,应及时请泌尿外科处理。
六、排便性心绞痛:常见于习惯性便秘的心绞痛患者,因大便秘结使排便时过于用力,造成腹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引起心绞痛。故应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多运动,必要时服能便药,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心绞痛发作。
七、性交性心绞痛:性高潮时,心率可增加至120~140次/分,血压升高30~40毫米汞柱,呼吸加快至40次/分,而诱发心绞痛。因此,有冠心病的患者不可纵欲,心绞痛频发者不宜性生活,或性交前30分钟服长效硝酸甘油制剂或贴硝酸甘油膏,如性交时发生胸闷、气短应立即终止。
八、睡眠性心绞痛:有些冠心病者夜间心绞痛发作,是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肌供血不足或因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导致心肌耗氧增加,而突然憋醒或恶梦惊醒,感到心前疼痛,被迫坐起或起床走动反而舒服,疼痛缓解。此类病人将床头抬高10度(即垫高25厘米)可减少发作。
九、寒冷性心绞痛:冬季室内外温差过大,如从暖室走向户外,突然遇冷风或迎风而行,可致周围血管收缩,而诱发心绞痛。故保暖防寒可减少发作。
十、牵涉性心绞痛:不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疼痛部位不在胸前区,而表现为颈项痛、咽喉痛、牙痛、肩胛痛、指尖痛、腹痛,此易误诊和漏诊,应特别警惕。中年以上的人出现上述疼痛,应注意心绞痛可能,及时到医院诊治。
总之,心绞痛的防治关键是防治冠心病,重点是增加冠状动脉血液供应和减少心肌耗氧量。
因灌注到心脏里的血液变少,心脏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心肌缺血。心肌血养需求很高,一般情况下,机体会通过自我的调节,让血液供需相对稳定,来保证心脏功能可以正常工作。当心肌血液供需失去平衡时,就会出现心肌缺血。冠心病恰恰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疾病中的一种。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可以治疗心肌缺血的中药方剂。
1、如果是心血瘀阻的情况,那么可以适当用些当归、川芎、赤芍、桃红、红花,丹参,檀香、砂仁、枳壳、柴胡、郁金、元胡等中药煎服。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来缓解心口憋闷疼痛和肩背疼痛等情况。
2、如果是心阴两虚的情况,那么可以适当煎服一些当参、麦冬、生地、红花、黄连等中药。这种方法有利于益气养阴和通脉,从而改善胸闷多梦、头昏无力、难以入睡和睡后多梦等情况。
3、如果是心肾阳虚这种情况,那么可以适当煎服一些人参、熟附子、桂枝、干姜等中药。这种方剂还有利于益气温阳和强心复脉,从而改善无力出汗、四肢怕冷和舌苔变薄等现象。
4、还可以煮首乌大枣粥和赤豆山楂粥。首乌大枣粥有助于健脾益气和养血益肝。先煎何首乌,煎好后,去除何首乌的渣,再放入洗好的红枣和粳米一起熬成粥,再加入适量的红糖。赤豆山楂粥有助于清热利水和活血化瘀。把洗好的赤小豆,山楂,和粳米一起熬煮,煮好放入适量的红糖。
以上是治疗心肌缺血的一些中药方剂。对治疗心肌缺血的有一定疗效。值得注意的是,请勿私自服药,要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用药,以免对给身体造成损伤。此外,一旦发现相关症状时需要到正规的医院做全面的检查,听取医生的建议,积极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