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明,男,1964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江学者,甘肃省名中医。现任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1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科疑难、危重病症。
组成:金银花15g,连翘20g,荆芥(后下)15g,紫苏叶(后下)15g,炒栀子20g,淡豆豉6g,灯芯草9g,酒大黄6g,通草6g,丹皮20g,赤芍15g,丹参20g,鸡血藤15g,元胡15g,莪术9g,徐长卿12g,白鲜皮9g。
功能:清热凉血消瘀,祛风通络止痒。
主治:中医“白疕”,证属血分瘀热者。本病多属现代医学的银屑病。症见皮肤多发红斑,边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瘙痒明显,抓之可见点状出血,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滑数或弦滑。
服法:每日1剂,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慢煎,头煎30分钟,二煎40分钟,2次煎液混匀,分3份,早中晚各服1份,饭后半小时服用。
方解:白疕多因外邪化热、五志化火、饮食辛辣等因素,导致热入血分,耗伤营血,瘀热内蕴所致。肺主皮毛,心主血脉,热蕴血分,病发皮肤,故以金银花、连翘疏风清热,解毒散结,透散血热。炒栀子、淡豆豉清热凉血,宣散郁热,取“火郁发之”之意。热灼血伤,瘀热内结,肤失所养,故牡丹皮、赤芍凉血化瘀,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元胡、莪术破血散结,数药同用,宣通气血郁滞,清解血分瘀热,兼养血分耗伤。灯芯草、通草利水清热,酒大黄通腑泻热,三药以泻代清,使血分之热从二便而解。热盛生风,风盛则痒,苏叶色紫入血,祛风解毒,荆芥为血分风药,透疹止痒,两药辛温,制性存用,祛风止痒,又可助银花、连翘透解血热之功。白鲜皮清热解毒,燥湿止痒,徐长卿祛风通络,善治顽癣,两者相伍,祛风通络,清热止痒。全方表里同治,从里治表,气血同调,从气治血,共奏清热凉血消瘀、祛风通络止痒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