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散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对于晚期癌性疼痛的患者,常需长期大量应用吗啡、度冷丁等强镇痛药物,但其副作用较多。我们根据老中医经验,结合临床实践,经过反复筛选,精心组方,制成癌痛散,应用于临床,证明对多种癌性疼痛均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
根据《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所制定的肿瘤诊断标准,神经病理学、B超、CT或MRI等检查确诊为中晚期癌症的癌性疼痛患者共139例,均系1993年5月-1999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其中:男82例、女57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7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4个月。病种:原发性肝癌31例,肺癌16例,胃癌34例,大肠癌28例,其它癌30例。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均不同程度的应用过其它镇痛药物。
二、治疗方法:
1.药物组成:癌痛散由生川乌20g,生南星20g,生附子15g,大黄30g,山慈菇20g,石上柏40g,蜂房20g,乳香15g,没药15g,姜黄30g,麝香1g,冰片15g,全虫15g,蜈蚣15g,徐长卿20g。共15味中药组成。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由我院制剂室提供)。
2.敷药方法:在患者肿块或疼痛剧烈的部位敷药。用时先清洁欲敷药处皮肤(也可在清洁后涂擦透皮剂),再用凉开水或鸡蛋清将药粉调和成稠糊状外敷。外敷面积应略大于肿块范围或疼痛范围。
敷药厚度约为1.5~2mm,然后用油纸或塑料薄膜覆盖,最后用胶布固定,敷药时间一般为4~6h,每日1次,或于下次疼痛时再敷,5次为一疗程。
三、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疼痛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敷药后疼痛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敷药后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影响;轻度缓解(MR):敷药后疼痛减轻,但睡眠仍受影响者;无效(NP):敷药后疼痛无减轻或继续加重者。
2.治疗结果:CR:15例(10.79%),PR:39例(28.06%),MR:60例(43.78%),NP:25例(17.98%),总有效率为82.01%。癌症种类与止痛效果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