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又称伤膏药,在古代称为“薄”或“薄贴”。它保存容易,取用方便,使用无痛苦,深受患者喜爱。现代医学证明,许多药物可穿透皮下3~4毫米处,通过皮下血管系统进入体内。经静脉、肌肉注射或口服的药物,要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在病变局部起作用,因而用量大,副作用明显,而膏药的有效成分在局部吸收,直接发挥作用。膏药的有效成分经血液到达全身,吸收过程缓慢,作用时间更长。可见,使用膏药,药物用量虽小,但药效大,副作用轻。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骨关节病等腰腿痛疾病,大都为腰椎关节、韧带、椎间盘、肌肉等组织结构发生劳损、退化或无菌性炎症,这些疾病可用膏药治疗。
人体组织受到损伤后,立即出现反应,24小时内达到顶峰。如果此时贴膏药,其活血作用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血管内渗出液体增多,加重了局部肿胀疼痛。因此,急性损伤应在24小时后贴膏药。贴膏药前应将患处皮肤洗净擦干,使用胶布膏时需将薄膜撕下,直接贴于病变部位。一般说来,疼痛部位多为病变部位。固态膏药如狗皮膏等,应先用微火或置于热锅上加温,然后再贴患处。贴敷时要用手按压几分钟以帮助贴牢。注意不可太热,以免烫伤皮肤;在关节活动处贴时,可加用绷带,以防脱落。用于治疗腰痛的软膏,如温经通络膏等是糊状物,使用时将软膏直接涂抹在皮肤上,厚薄以看不见皮肤为度,外加敷料并包扎。(以上内容摘自:梅子.膏药的正确用法.家庭科技.20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