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常见病的治疗。从临床报道看,针灸可以调动人体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抑制病变过程,消除致病原因,从而起到肯定的治疗作用。其中对于各种功能性疾病、疼痛性疾病,和感觉、运动障碍等神经性疾病能起到显著的疗效而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针刺治疗注意事项:
①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②孕妇3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也应禁针。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慎用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用针。③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④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⑤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⑥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⑦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⑧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以上内容摘自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