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白发症研究进展
中国人的头发以乌黑为美,满头浓密乌黑而润泽的秀发能给人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感觉,可使人容光焕发而倍增风采。但秀发也并非人人皆有,白发症的发生率在现代人群中与日俱增,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及心理上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大部分的人会想到染发,但染发对身体健康有着很大影响,染发剂不能从根本上使发质改变,并能诱发各种疾病,如接触性皮炎、白血病、骨质疏松甚至癌变等。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明显优势,可采用中药内服、外洗、针灸推拿以及药膳等治疗方法。现将中医治疗白发症近10年的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以头发作为诊断疾病的有效手段,古人已有较深入的研究。《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枯。”提示了头发生长衰落与肾之精气盈亏密切关系。
《千金方》全面归纳了心肺肝脾盛衰与头发变白、荣与枯的关系。到了宋元时期,突破《内经》精气血的观点,多角度地论证头发变白的机理。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说:“气血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变白。”揭示了头发变白与气血盛衰的关系。《圣济总录》曰:“足少阳血气盛则发美。”指出头发变白与足少阳经的关系。朱丹溪以气血冲和论病理记载了发衰白者乃痰湿之故。《普济方》认为头发变白乃是血气虚少复感风邪之候,与足少阴、足三阳经相关。龚延贤在《寿世保元·须发》中指出心与头发的关系。何梦瑶在《医骗》中继承了张子和“火多水少”的观点,进一步认为发早白者属阴虚阳亢。清代医家王清任阐发瘀血的病机,认为头发病象和瘀血阻滞、经络失荣有关。现代王林群等通过观察健康者头发的直径、毛囊密度、白发率随肾气改变的关系,为“肾其华在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目前学者普遍认为白发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肝肾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亏虚,素体虚弱;血热偏盛,素体阴虚;情志烦劳,所思不遂。白发的脏腑定位主要在肾、肝、脾三脏,其中与肾关系更为密切。
6结语:综上所述,中医对白发症的治疗从古至今疗效确切,治法多样,有中药内服、外洗、针灸、推拿、药膳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单一方法或多种方法结合治疗。虽然中医对于白发症疗效显著,但针对其治疗机理的文献报道较少,研究不够深入。今后可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研究中医疗法在治疗前后对毛囊微观结构的改变,以及对白发的直接作用机制,使行之有效的中医疗法在对于白发症的治疗方面得到推广及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