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发延寿方药研究与疗效验证
长生不老不符合生命法则,但是延寿美髯已在本方研究验证中变为现实。须发白是衰老的征候之一,少白头是未老先衰的体征之一。这一结论,符合有色人种尤其符合黄种人的病理生理规律。然而,对于白发的成因世界医学界和生物工程均无明确性报道和成功性研究。可能是酪氨酸循环障碍,减少了头发毛囊黑色素的生成,进而导致头发白化。但这一见解也未被研究证实和公认。对于白发变黑的治疗,也未见建树性论证和西医有效药物问世。由此,笔者潜心于中医药学古今经典巨著的研究,历经30余年考证,拟悟了这一乌发延寿的理法方药。用药后,多数白发患者不仅头发转黑润泽(包括男子髭髯华美),而且气血旺盛,阴阳平和,机能恢复、精力充沛,从而使衰老得以推迟。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访收集100例白发患者,包括全白及花白等。其中男50例(包括须眉皆白的老龄患者),女50例;年龄均为12~76岁之间。患者多为虚证,皆有肝肾亏虚证候,可望见闻及阴亏血虚病象。切诊多为平和脉象,少数为虚脉。但见阴虚脉为虚而数,阳虚脉为虚而迟,气虚脉为沉而虚,血虚脉为浮而虚。偶有微脉为气血两虚,濡脉为精血亏损,弱脉为阴虚阳衰。问诊主诉曾有忧、恐、惊之情,又有头晕、耳鸣、失眠键忘、腰膝酸软之症。即多属心肾不交之虚证。青少年男患者有遗精、盗汗史,中青年女患者有月经不调史。黑发或数日或数月变白,或1年或数年变白。但见其头发或全白或斑白,均发生在不同的年龄段。
1.2诊断标准:根据全国中西医结合盛证及老年病专业委员会拟订的《中医虚证参考标准》。参考全国血证急证研究协作组制订的《中医血证急证诊疗规范》:《内经》、《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还参考了医药院校中医教科书籍。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鉴于医学界迄今尚未对白发进行全面研究治疗,故无诊断指标和疗效标准。笔者奉上本研究方药,唯将用药后白发转黑作为有效。至于服药后各虚证病理指标减少或消失,仅视为本方药之辅助效果。
2.2治疗结果:因白发患者无需住院治疗,故采用追踪随访,进行疗效观察。经用药后追踪收集,发现多见远期疗效。即使用本方药3~6个月后,白发由毛囊根部变为黑色。100例白发患者,变黑79例,未变21例,即白发转黑有效率占79%,无效率占21%。其中12~30岁患者53例,变黑51例,未变2例;31~45岁患者26例,变黑19例,未变7例;46~65岁患者12例,变黑6例,未变6例;66~76岁患者9例,变黑3例,未变6例。变黑者尚有少数中老年患者由全白变成花白,即部分白发转黑。统计表明,青少年变黑者居多。另外,因男女变黑数相近,故未予分类。
3方药研究与发掘:
3.1借鉴古今药书典籍与方士奇术:本研究参考了历代名医方剂及药书典藏,集祖方、新方之大成。尤其“首乌片”(《中国药典》)、“首乌延寿丸”(《中国药典》)、“还少丹”(杨谈)“妙济丸”《中国药典》)、“保元汤”(《博爱心.鉴》)、“人参养营汤”(《太平惠民和济局方》)“柏子养心汤”(王肯堂)“益气聪明汤”(李东垣)“金匮肾气丸”(张仲景)“金锁固精丸”(《方剂学》)、“封髓丹”(《汤头歌括》)、“天王补心丹”(《道藏》)、“大补阴汤”(《丹溪心法》)、“一贯煎”(《柳州医话》)、“二至丸”(《诊治准绳》)、“三妙丸”(《医学正传》)、“四神丸”(《证治准绳》)、“五子衍宗丸”(《中国药典》)、“六味地黄汤”(《成方切用》)、“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八仙长寿丸”(钱仲阳)等,堪称济生奇方,盖世良药。悉诸家秘旨,其精微玄妙,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