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2009年6月,我们用自拟中草药骨质增生外敷散治疗骨质增生132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32例,均为经X线片或CT检查确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男55例,女87例;年龄31岁~79岁,40岁以上113例,占85.6%。病程最长26年,最短1个月,平均4个月。骨质增生部位:颈椎28例,腰椎51例,膝关节44例,足跟9例;临床症状以疼痛、麻木和功能障碍为主,颈椎增生伴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
1.2治疗方法:1.2.1骨质增生外敷散成分:用当归、川芎、防风、白芥子、独活、羌活、透骨草、皂角刺、生南星、骨碎补各60g,制川乌、草乌各90g,均研细(过80目筛)成粗面状。分成25g1包,封于塑料袋内备用(每包为1次用量)。
1.2.2操作与疗程:取药粉1包,加人凉水或食用醋15~20ml,在容器内调成糊状,倒在长八寸、宽4寸棉布一端,然后对折,轻压即成布夹药膏,贴敷患处30~40min取下,如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骨质增生者(如颈椎、腰椎、双侧关节等部位)均可用本次药夹,分别在各处敷30~40min即可达到治疗效果,足跟骨质增生者,需外敷90min。以上各部位骨质增生均隔日1次治疗,1次1包,20次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
1.2.3注意事项:本品只供外用,不可内服,且不能用于破损皮肤,皮肤过敏者慎用,严重糖尿病患者禁用。用时贴拭处皮肤有灼热感。使用者根据皮肤灼热程度和承受能力适当增减贴拭时间,药膏稀稠度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而定。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如常,活动自如;好转:症状与体征减轻或部分消失;未愈: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与体征无变化。
1.4结果:本组治疗时间为1~2个疗程,平均治疗3次见效,平均治疗26次。本组临床治愈68例,好转6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8.5%。有3例外敷骨质增生外敷散后局部皮肤出现刺激性反应,经间歇期外敷后,反应消失。余无其他不良反应。
1.5典型病例:
骨质增生又称增生性骨关节病、退变性骨关节病等,属中医痹症范畴,是人体一种退行性疾病,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发于颈椎、腰椎、膝关节、跟骨等负重大、活动多的骨关节。祖国传统医学认为,骨痹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虛损、血不荣筋、骨失髓养、长期慢性劳损,复受风寒湿邪外袭,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肢体失养,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非手术治疗骨质增生的要点是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增强肌力,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代谢,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降低骨关节内压力,松解软组织粘连,促进骨关节应力平衡及局部组织微循环动态平衡的恢复或逐渐代偿和重建。骨质增生外敷散具有散寒除痹软坚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方中白芥子、生南星等药通经络.止痹痛、软化骨刺;当归、川芎、皂角刺等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川乌、草乌、透骨草等药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温经止痛;独活、防风、羌活、骨碎补等药祛风除湿、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经132例临床观察表明,骨质增生外敷散具有减轻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骨关节内压力,促进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粘连松解,恢复骨关节应力平衡的作用,从而迅速消除骨质增生症引起的疼痛、肿胀、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是治疗骨质增生症的理想外用方剂。使用外敷散治疗对解除和缓解骨质增生所致的疼痛、麻木、水肿及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效果明显,对严重的骨刺能起抑制增生、缓解症状的作用,但不能完全根除,对伴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椎体滑脱者效果欠佳,最好联合其他综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