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奇汤古今探微
1李天一 2赵德喜
1长春中医药大学 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东垣在其著作《兰室秘藏》中记载选奇汤:“治眉骨痛不可忍。炙甘草(夏月生用)、羌活、防风(各三钱)、酒黄芩(一钱,冬月不用),此一味如能食热痛,倍加之,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服之神效。”选奇汤药虽四味,但组方配伍严谨得法,古今医家在此基础上,随证加减,灵活化裁,创制了诸多名方效方,并广泛运用于临床。除治眉棱骨痛外,亦可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头痛,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眉棱骨痛即眼眶上缘疼痛。其发病原因多与风寒痰热,郁遏经络有关。古今医家在其著作中,对运用选奇汤治疗眉棱骨痛,证属风热、风痰、风寒、风痰湿火等皆有论述。
明代医家薛己在其著作《内科摘要》中,认为眉棱骨痛主要是由于风热上壅于头目所致,故云:“治风热上壅,眉棱骨痛,或头目眩晕。羌活、防风,甘草,黄芩,每服三钱,水煎,时时服。”而与薛己同处明代的医家龚信则认为其病因是由风热与痰相间所致,故在其著作《古今医鉴》中云:“选奇汤治眉棱骨痛,属风热与痰,痛不可忍者。”
至清代,医家们对眉棱骨痛的病因又有了新的认识。如医家秦之桢在伤寒六经辨证的基础上,提出其病因乃太阳风热所致,故在其著作《伤寒大白》中云:“羌活选奇汤(羌活、防风、黄芩、炙甘草),此治太阳风热头痛之方。若少阳见症,加柴胡、川芎;……冒寒即痛,加细辛、川芎。”
而医家张璐则认为其病因乃风寒或风热所致,故在其著作《张氏医通》中云:“风火相煽,额与眉棱俱痛,选奇汤加葱、豉。”“白眼痛多有赤脉,若恶寒脉浮为在表,选奇汤。”但医家林佩琴却认为其病因是外感与内邪相干所致,故在其著作《类证治裁》中云:“眉棱骨痛,由风热外干,痰湿内郁,选奇汤。”然更有医家沈金鳌认为其病因是由风、痰、湿、火兼杂所致,故在其著作《杂病源流犀烛》中云:“眉棱骨痛,风痰湿火,俱有病也。……选奇汤、上清散二方为总治眉棱骨痛之剂。”由此可见,关于选奇汤治疗眉棱骨痛的认识,清代医家在前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与总结,使之更加完善并趋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