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外用治疗寻常疣23例
寻常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致,为临床常见皮肤疾患。多发于青少年。常见于手、足、指(趾)和头面部。局部皮损为隆起的赘生物,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突出表面,色呈灰白或正常肤色,表面蓬松枯槁,孤立,散在,有时可呈群集状。部份病人有瘙痒或压痛。临床治疗手段较多,如激光术、电灼法、冷冻术及手术切除等,虽见效快,但副作用较多,且极易复发,笔者受“马鞭草善治病毒性疱疹”的启发,采用马鞭草局部外用治疗寻常疣23例,每获良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23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16~57岁,平均23.6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4年。发病部位:手指及手背者19例,足趾及足背两侧者4例。23例中疣体最大直径约1.5cm,最小直径约0.2cm,数目不定,6例为单发,17例为多发。本次治疗前曾有8例接受过其它治疗,15例未做过任何治疗。
2治疗方法:马鞭草鲜品(最好为鲜品)若干,洗净捣汁备用,或晒干切碎用75%酒精适量浸泡7天后过滤取汁备用。用药汁直接涂搽疣体,每日2次。直至疣体萎缩脱落消失为止。每次治疗前先将疣体表面枯槁层用温水泡软刮除后再涂药,效果更佳。
3治疗结果:痊愈(疣体全部脱落后形成正常皮肤)23例。总有效率为100%。疗程最短7天,最长50天。随访1年,未复发。
4典型病例:杨某,女,17岁,学生,2006年7月12日初诊。寻常疣病史3年。左手背及食指背侧、右手腕近桡侧部均生有寻常疣,共计13颗,最小直径约0.2cm,最大直径约1.5cm。皮损表面粗糙,高出皮肤,触之较硬,平时有轻微瘙痒感。从未接受过其它任何治疗。来诊后按上法治疗,1周后疣体开始逐渐萎缩脱落,1个月后皮肤恢复正常,无疤痕及色素沉着。随访1年,未复发。
5讨论:马鞭草始载于《名医别录》,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全草。味苦,性微寒,归肝脾两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黄疸,痢疾,痛经,水肿,疟疾,跌打损伤等。多种内、妇、儿、外科病证,均有良好疗效。祖国医学认为,寻常疣是由风热湿毒之邪搏结于腠理筋脉致气血郁滞而赘生。笔者认为用马鞭草治疗寻常疣,其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之功,不仅正对病机,而且直接局部用药使药直达病所,故疗效显著。当然,马鞭草抗疣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用其治疗寻常疣不仅疗效肯定,而且资源相当丰富。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