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张氏祛痹复元散方
方药:马钱子、白芥子、洋金花、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白芷、红花、五加皮、透骨草、细辛、麻黄、老鹳草、川芎、寻骨风、骨碎补、生大黄,上药按1׃2.5:3:2:2:2:2:2:2:3:2:1.5:2:2:2:2:2比例粉碎成100目药粉,分装成每袋20g,密封备用。
功效:搜风祛湿、散寒化瘀、通络散结、解痉止痛
主治:痹证。如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腰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肥大性脊椎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腱鞘炎、肌纤维织炎及慢性软组织损伤等病症。能有效缓解或消除上述病证所致的疼痛、麻木、酸沉、发凉、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凡有明显手术指征者请慎用!
用法:取适量药粉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厚约3~5mm),上面盖一大于敷药面积的软塑料布,再以绷带、胶布包扎固定即可。也可将药糊放入缝好的干净布袋内,置于患处。每次敷药5~24小时(视病人耐受程度而定),3~5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一般治疗1~3疗程,较重者需3~5疗程。敷药后约5min左右患处有热、痛、痒感(一般均能耐受)。极个别患者敷药后患处起水疱,用消毒针刺破后涂甲紫水即可,一般不会落疤及感染,再次治疗要等局部干燥脱痂后方可。
治跟腱炎验方
透骨草、桑枝、白芍、鸡血藤各50克,桂枝、紫苏叶、木香、伸筋草、路路通各40克,生大黄、红花、桃仁、麻黄各15克。将上药加水2500~3000毫升,煎沸20分钟,趁热熏蒸患处;待温时,浸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熏洗后用纱布绷带固定即可。5天为1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可愈。
骨性、风寒、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秘方
【组成】独活10克,羌活10克,桑寄生10克,细辛5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焦杜仲20克,威灵仙20克,制川乌5克,制草乌3克,桂枝10克,肉桂6克(均为后下),当归10克,川芎10克,炒白芍10克,狗脊20克,姜黄10克,乌梢蛇10克,牛膝2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祛风胜湿,温经止痛。
【主治】骨性、风寒、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制川乌、制草乌均用开水先煎1小时,日1剂,水煎500ml,分早晚2次空腹服。【加减】仅有下肢痹证,可不用羌活;若后期疼痛不甚严重可以去川乌、草乌;若脾气虚湿重可加党参、茯苓。
当归、赤芍、丹参、党参、黄芪、穿山甲、皂角刺、忍冬藤、土茯苓、汉防己、苍术、黄柏、牛膝、生薏苡仁、紫花地丁、蒲公英、半枝莲、重楼。水煎服,每日1剂。
此方含四物、保元、五味、四妙、穿山甲、皂角刺、忍冬藤、土茯苓、汉防己,其中后三药的清热祛湿作用尤为明显,且剂量大。 当归、赤芍、丹参为此类疾患的治疗基础方;清热除湿之四妙、土茯苓、汉防己、忍冬藤则为治疗湿热下注的主药;深层的炎症非穿山甲、皂角刺不能达其病所;五味消毒饮则为清热解毒之圣品也。
大黄10g,黄连5g,黄柏10g,生石膏30g,知母10g,甘草6g,生地黄30g,玄参10g,石斛10g,草薛10g,泽泻10g,生薏苡仁30g,金银花20g,连翘20g。
此方与余治疗此病的方药大同小异,可改名为三虎增液汤。三者,三黄泻心汤也;虎者,白虎也;增者,增液汤也(方中麦冬换成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