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浊
尿浊是指小便混浊不清,其色或黄或赤或白,排尿无淋痛感觉。现代医学有病理性和
生理性之分。病理性多因湿热下注和脾肾亏虚引起,生理性多因尿酸盐过多引起。病理性
色白者,称为白浊;色赤者,称为赤浊;赤白相兼者,称为赤白浊。古人所称的“溺
白”、“漩浊”、“便浊”、“溺浊”等皆指本病而言。现在医学的乳糜尿、磷酸盐尿及泌尿系的炎症、结核、肿瘤等皆有此表现。
辨证论治
湿热内蕴
症见:小便混浊,兼有全身潮热,身重乏力,胸闷口渴,口内粘浊,舌质红,苔黄
腻,脉濡数。
证为:湿热内蕴。
治宜:清热化湿。
方用:清热化湿汤。
药用:萆薢30g,石葛蒲15g,茯苓30g,黄柏15g,炒栀子15g,苍术15g,莲子心
10g,丹参30g,半夏15g,陈皮15g,滑石30g,甘草3g。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萆薢、石菖蒲清利湿浊,茯苓、黄柏、炒栀子、苍术清热化湿,莲子心、
丹参清心除烦,半夏、陈皮、滑石利尿化浊,甘草调和诸药。达热清、湿化、浊清而病
愈。
脾虚气陷
症见:尿浊时作时止,发则与饮食油腻、劳累有关,发则尿色混浊,白如泔浆,有时
混有血块样浊状物,兼有小腹下坠,尿急不畅,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劳倦,舌质淡,苔
白,脉虚弱。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乳糜尿。
证为:脾虚气陷,精微下注。
治宜:健脾益气,升清固涩。
方用:健脾益气汤。
药用:黄芪30g,党参15g,焦白术30g,茯苓30g,苍术15g,萆薢15g,益智仁30g,
覆盆子15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15g。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黄芪、党参补中益气,焦白术、苍术、茯苓健脾利湿,萆薢分清泌浊,益
智仁、覆盆子温中化浊,柴胡、陈皮理气行滞。达中气足、脾健湿化、浊清分明而病愈。
有热者,加黄柏15g;无热者,加炮姜l5g。
肾阴亏损
症见:小便混浊而赤,兼有烦热口干,形体消瘦,舌质红,苔白,脉细数。
证为:肾阴亏损,虚火内亢。
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用:滋阴凉血汤。
药用:生地15g,丹皮15g,女贞子15g,黄柏15g,知母10g,茯苓15g,山药30g,
山萸肉20g,龟板15g,旱莲草30g。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生地、丹皮、女贞子滋阴凉血。黄柏、知母苦寒坚阴,茯苓、山药健脾化
浊,山萸肉滋补肾阴,龟板滋阴潜阳,旱莲草凉血止痛。诸药合用,既培其本,又清其
源,达阴盛、血凉、脾健、浊化而病愈。
肾阳虚衰
症见:尿浊日久不愈,兼有形寒肢冷,精神萎顿,腰膝酸软,便溏乏力,舌质淡,苔
白,脉沉细。
证为:肾阳虚衰,固摄无权。
治宜:温肾固涩。
方用:温肾固涩汤。
药用:黄芪30g,人参10g,莲子肉30g,山药30g,附子6g,肉桂15g,鹿角霜30g,
破故纸15g,菟丝子15g,覆盆子15g。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血多加炮姜炭、侧柏
炭。
方解:药以黄芪、人参、莲子肉、山药健脾益气,附子、肉桂、鹿角霜、破故纸、菟
丝子温补肾阳,覆盆子补肾固涩。达气旺阳复、精固浊化而病愈。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