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宇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0余年,早期从事《伤寒论》方证研究,出版和发表了多篇著作和论文。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之一。临床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痹证、脾胃病,并取得很好的疗效,深得广大患者信赖和赞扬。本人有幸跟师临证,对李老应用对药治疗痹证的经验加以总结,现介绍如下。
1桂枝、细辛:
桂枝,味辛、甘,性温。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主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寒湿痹证,肢节酸痛等病症。《金匮要略》中的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治疗历节、肢体疼痛的经典方剂。李教授根据临床经验,辨证为寒湿滞留或寒热错杂之痹证者,皆用桂枝以温通阳气、祛寒化湿。风寒湿邪侵人肌肉筋骨,桂枝若得附子之助,其散寒祛风止痛之力更强。若风湿化热,则改用白虎加桂枝汤之类加减运用。细辛,味辛,性温。功效: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临床治疗风湿痹证的独活寄生汤、三痹汤、大秦艽汤中,细辛是重要的药物。据现代研究细辛具有解热、镇痛、麻醉、镇静、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其祛风散寒,温经止痛,透彻内外,通达上下,尤以止痛功效见长,故风寒阻滞经络血脉所致之各种疼痛证候,无所不宜。
鉴于桂枝和细辛的功效独特,在风湿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李教授在临床治疗风湿痹证,多将二味药物合用。桂枝既可温里,又可散肢体和肌表的寒邪;细辛走而不守,既可外祛寒邪,又可内通经脉。二者并用,温通作用加强,止痛作用更甚。在剂量方面,李教授应用桂枝为10~15g,细辛一般为3g即可,方中合用,在治疗痹证中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由于细辛的毒性及临床用量,古今众说纷纭。《中国药典》从1953年第一版至2000年第七版都规定细辛的内服用量是1~3g,因此应用细辛要注意其临床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发生心悸、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心律素乱。
2葛根、姜黄:
葛根,味甘、辛,性平。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本品轻扬升发,既能发表解肌,又能疏通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故临床主治外感发热、项背强痛等症。如《伤寒论》之葛根汤,治疗太阳病,项背强几几等。现代研究表明:本品能够扩张周围血管、扩张脑血管等。适用于肩颈痹等症。姜黄味苦、辛,性温。功效:破瘀通经,行气止痛。主治血瘀气滞之风痹臂痛等症。多用于治疗肩臂疼痛等症。现代研究本品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二者单用临床疗效不显,李教授将二药配伍使用,增强发散温通之效,临证多用于颈、肩、背以及,上肢疼痛、屈伸不利等症。
3白芍、甘草: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经。功效: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善于治疗血虚、血不养筋引起的手足肌肉挛急、疼痛等症。甘草味甘,性温。功效:补中益气,润肺祛痰,缓急解毒,调和诸药。二药合用,名曰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下肢挛急或腹中疼痛等症。据现代研究,二者具有镇静、镇痛、松弛平滑肌的作用。白芍味酸,得木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气最厚,二药配伍,有酸甘化阴之意,共奏敛阴养血、缓急止痛的功效。故有云:“一以达营分,一以和脾阳,使脾阳动而营阴通,则血能养筋而脚伸矣。”李教授根据二者药性,临床多用于气血不和,筋脉失养,导致的下肢无力、拘挛、疼痛等症。
4伸筋草、丝瓜络、海桐皮:
伸筋草,味苦、辛,性温。功效:祛风通络。主治风湿痹痛,筋骨酸痛,关节肿胀等症。常作为风湿病的引经药物。丝瓜络,味甘,性平。功效:祛风通络。主治风湿入络,筋骨酸痛等症。亦可作为引经药物使用。海桐皮,味苦,性平。功效:祛风通络,清热除湿。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湿热下注,足膝肿痛等症。三味药物作为治疗风湿病的常用药物,临床单用疗效不见。李教授将其合用,适用于临床关节肌肉酸痛不适,屈伸不利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关节肌肉劳损性酸痛等疾病。由于海桐皮有一种特有的难闻臭气,临床剂量不可过大,否则会导致胃部不适、胃痛、恶心等不良反应。
5当归、川芎:
当归,味甘、辛,性温。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止痛。多用于血脉瘀滞、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川芎,味辛,性温。为血中之气药。辛温香窜,走而不守,能上行巅顶,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故有活血行气、祛风通络之功。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二药合用,一补一行,相辅相成,增强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效。李教授认为,二药适用于各种风湿痹痛,尤其血虚血瘀者。而风湿病人多病久迁延,存在脉络瘀滞之象,故在临床治疗中较多应用本药对。
6独活、桑寄生:
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功效:祛风胜湿,通痹止痛。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重,屈伸不利等。如在独活寄生汤、三痹汤等中,均为主要药物。实验证明:本品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桑寄生,味苦,性平。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本品得桑之余气而生,质厚而柔,不寒不热,为补肾补血之要剂。主治风湿痹痛,筋骨酸痛等。李教授认为,二药合用,一补一行,增强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治疗肝肾不足或风湿侵袭之腰膝酸痛,关节屈伸不利,足软麻木,步履艰难等症。
7全蝎、蜈蚣:
全蝎,味辛,性平。功效:熄风镇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主治风湿痹痛,肝风内动等症。在《本草纲目》治疗筋节挛痛验方和《临证指南医案》痹证篇中均有记载。现代研究表明:其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临床应用本品可以治疗疼痛剧烈且顽固的痹证。蜈蚣,味辛,性温。功效祛风镇痉,解毒。亦主治风湿痹痛,肝风内动等症。临床亦用于治疗各种痹证。如类风湿关节炎、腰腿痛等。二药合用,名曰蜈蝎散,李教授在治疗痹证时,对于疗效不显或病情顽固的病人多加入二药,可增强祛风止痛效果。在复方中加入全蝎5g,蜈蚣1~3条,水煎服或研末吞服。李教授在临床中还应用其他对药,如羌活和独活、杜仲和续断、桃仁和红花、防己和木瓜,病重者加入川乌和草乌、附子和细辛、乌梢蛇或白花蛇、地龙、僵蚕等药物。需根据临床辨证加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