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外胚层结构及感觉神经系统组织引起的,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或“蛇串疮”。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缺乏特效疗法。笔者1982年至2002年6月用自制带状疱疹膏治疗带状疱疹36例。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者14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1d,最长为5d;带状疱疹位于胸背部17例,腰腹部12例,面额部5例,其它部位2例;仅觉疼痛者28例,疼痛伴痒者7例,有麻木感者1例。
诊断标准:(1)患处出现带有红晕的小水疱群,呈带状排列,多为单侧。(2)神经痛样疼痛为其特征。(3)多发生于肋间神经,腰低神经,三叉神经第1支分布区域。(4)患处有皮损。
治疗方法:王不留行100g,紫草80g,当归40g,冰片5g,芝麻油1000g。先将芝麻油烧开待其冷至70~80C时,将紫草、当归用纱布包好后悬吊在油内,当油冷至40~50C时再下冰片,并充分搅匀,浸泡3d,再将王不留行用铁锅微炒开花样后压粉,和紫草油调匀呈膏状,即可使用。使用时,先将局部常规消毒,然后用消毒的三棱针或剪刀从疱疹下方将其挑破,把疱内渗出液放净,然后用带状疱疹膏涂患处。盖上1层无菌牛皮纸后再用消毒敷料包盖,绷带固定,每日更换2次。7d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内痊愈。
治疗结果:治愈:皮损消退,疼痛消失;显效;皮损基本消退,疼痛轻微或消失;无效:皮损及疼痛,改变不大。本组病例治愈28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2%。在有效病例中,治疗时间最长14d,最短3d,平均为9d。皮疹消退最短3d,最长10d,平均8d;疼痛消失最快1d,最慢14d,平均9d,大部分患者从治疗的第2d~4d开始疼痛减轻,皮损趋向好转,继治5d~12d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