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气活血消癥方
组成:炙黄芪20~30g,当归10g,丹参20g,赤芍20g,乌药10g,延胡索20g,川芎10g,红花5g,枳实10g,制香附10g,失笑散10g(包),三七粉5g,炙甘草3g。
功效:补气活血消癥。
主治:癥积(胰腺假性囊肿,气虚血瘀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遍取汁混匀,分2次温服。
方解:本方宗清代名医王清任“膈下逐瘀汤”化裁而成。气为血帅,取炙黄芪以补气行血;枳实、制香附行气以推动血行;延胡索、乌药行气活血止痛;丹参、赤芍、川芎、红花、失笑散、三七粉活血化瘀消癥;当归养血活血;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补气活血消癥,用治腹中癥积。
加减:食欲不振者,加炒党参、炒白术、山楂、六神曲、砂仁;中焦虚寒者,加干姜、吴茱萸、肉桂;大便溏泄者,加草果仁、煨肉豆蔻、薤白头。
2验案举隅
郭某,男,45岁,工人。初诊日期:2015年5月11日。主诉:上腹疼痛1月余。现病史:患者4月初患急性重症胰腺炎,于本市某西医院住院治疗,后治愈出院,但上腹部持续疼痛,CT检查示胰腺假性囊肿,西医院医师建议寻求中医治疗。
按语: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清代名医王清任指出:“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血瘀,用此方治之极效。”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者,60%左右可并发胰腺假性囊肿,症见上腹疼痛、恶心、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并发症可有感染、腹水、胸腔积液、出血、破裂、穿孔等。王清任分析瘀血形成的机理时指出:一方面,邪气与血所结而为瘀,“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受瘟疫至重,瘟毒在内烧炼其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另一方面,“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本案患者急性重症胰腺炎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上腹疼痛有定处如锥刺,上腹部虽未扪及癥块,但有CT检查佐证,四诊合参属中医学“癥积”范畴,治当补气活血消癥。现代诊察手段应视为中医四诊手段之延伸和扩展,中医也应与现代科技的创新同步发展。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较长时间禁食消耗,愈后均见不同程度的气血两虚状态,不利于祛瘀生新,因此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应注重补气养血,气血充盈才足以行血祛瘀,组方补气养血与活血化瘀并重。二诊时,上腹疼痛减轻,加炒党参以资巩固,服药74剂后复查CT示胰腺2枚囊肿完全消失。其机制可能是补气活血化瘀改善了胰腺的血液循环,促进了受损胰腺的修复和对渗出液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