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
独活 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
草、当归、白芍、干地黄各 6g。
用法:上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
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源〗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独活 三两 [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风 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 各二两 [各 6g]
〖用法〗 上十五味药, 咀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
水煎服。]
〖方歌〗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
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功用〗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君 独活 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
┌ 防风、秦艽 ── 祛风胜湿。
│
臣 ┤ 肉桂 ── 温里祛寒,通利血脉。
│
└ 细辛 ── 辛温发散,祛寒止痛。
┌ 寄生、牛膝、杜仲 ── 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
佐 ┤ 当归、芍药、地黄、川芎 ── 养血活血。
│
└ 人参、茯苓、甘草 ── 补气健脾,扶助正气。
使 甘草 ── 调和诸药。

1.本方为治疗痹证时久,而正气不足者。以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舌淡苔
白,脉细弱为证治要点。
2.对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效;
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
以祛湿消肿;正虚不重者,可减地黄、人参。
3.慢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风湿性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者,
均可应用。
《成方便读》:“此亦肝肾虚而三气乘袭也。故以熟地、牛膝、杜仲、寄生补肝益肾,壮骨
强筋。归、芍、川芎和营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参、苓、甘草益气扶脾,
又所谓祛邪先补正,正胜则邪自除也。然病因肝肾先虚,其邪必乘虚深入,故以独活、细辛
之入肾经,能搜伏风,使之外出;桂心能入肝肾血分而祛痰,秦艽、防风为风药卒徒,周行
肌表,且又风能胜湿耳。”
类风湿性关节炎
马××,女.40 岁.于 1989 年 5 月 7 日来诊。主诉四肢末节疼痛,反复发作 10 余年.关节
活动受限。查:四肢指(趾)间关节变形,血沉 60mm/小时,X 片示关节面有增生现象。给予
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 15g 桑寄生 20g 秦艽 10g 防风 lOg 细辛 3g 川芎 10g 当归 10g 生地 15g 赤芍 15g 桂枝
10g 茯苓 15g 杜仲 10g 白芷 20g 何首乌 20g。连服 3 个月.症状消失,复查血沉降为正常,
随诊 2 年,未见复发。
按:类风湿性关节炎古称历节病。缘由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当风或饮酒汗出复感风邪
等因素所致。症见四肢末节疼痛,周期发作,甚则关节变形,影响功能,治用滋养肝肾、补
益气血,通络止痛。
独活寄生汤是由四物汤加味而成,而四物汤是补气血之基本方,也是骨伤科临床中的基
本方,四物补血效非常、补气先补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笔者把骨伤科由于
素体虚弱、肝肾不足、外感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的一些常见病,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补肝
肾、行气血、祛风湿、通经络,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风湿、类风湿中药治疗方案
本病的临床分型尚不统一,有根据六淫病因分型的,如分寒型、热型;

偏热型用:除蒸理顽汤:青蒿、桑寄生各 30 克,地骨皮 20 克,生黄芪、防已、
乌梢蛇、钩藤、地风皮各 15 克,防风、羌活、独活、白术、地龙、当归各 12 克,红花
8 克,雷公藤 10~15 克。随证加减。
偏寒型用驱寒理顽汤:制川草乌各 12~15 克,桂枝、雷公藤各 10~15 克,麻
黄、全蝎、白花蛇各 6 克,黄芪、防已、杜仲、补骨脂各 15 克,防风、羌独活、当归
各 12 克,细辛 4 克。
寒热错杂型用错杂理痹汤:羌活、独活、防风各 12 克,丹参、狗脊、桑枝、
生石膏各 20 克,细辛 5 克,桂枝、当归各 10 克,白芥子 3 克,穿山甲 6 克,露蜂房
15 克。
部分病人兼服雷公藤片 40~80 毫克,日 3 次,饮后服。治疗 100 例,临床控制 41 例,
显效 35 例,好转 20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 96%。有根据阴阳气血虚实分型者,如脏
腑气血辨证:
① 肝肾亏损:淫羊藿、牛膝、川断、黄精、鹿角霜、秦艽、白花蛇各 15 克,鸡血
藤、苡仁各 30 克,熟附片、雷公藤各 10 克,细辛 6 克;
② 气血亏虚:黄芪 45 克,黄精、鹿角胶、牛膝、杜仲、白花蛇各 15 克,丹参、
鸡血藤、苡仁各 30 克,细辛、川芎各 6 克;
③ 脾胃虚弱:党参、茯苓、白术、淫羊藿、黄芪、元胡、淮山各 15 克,苡仁、丹
参各 30 克,枸杞子 12 克,甘草 6 克;
④ 湿热阻络:黄柏、苍术、桑枝、牛膝、七叶一枝花、白花蛇、防已、滑石各 15
克,苡仁、海风藤各 30 克,雷公藤 20 克。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18 例,结果临床缓解 16 例,显效 58 例,好转 39 例,无效 5 例。
总有效率 95.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痼疾,经久不愈,故应用相对固定的经验方和一些验之有效的单
味药,随证加减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是当前使用得最多的方法。
重用细辛治疗,用细辛 30~160 克,制附子 10~30 克,希莶草 30~100 克。指间关
节肿胀变形疼痛者加川芎 3~6 克;趾踝关节肿胀变形加怀牛膝 3~9 克;指趾关节疼痛
游走不定者加防风、羌活、独活各 3~9 克;关节肿 明显加苡仁 9~15 克;腰痛明显加
狗脊 3~9 克,川断 3~6 克;颈胸椎增生变形疼痛显著者加白芍、木瓜各 3~9 克。共
治疗 100 例,痊愈 76 例,显效 14 例,有效 10 例。治疗愈平均时间 30~60 天。
较多地使用具有温经散寒止痛作用的川乌、草乌;用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独
活各 10 克,钻地风、川牛膝、生地各 15 克,防已、黄芪、当归各 30 克。其中二乌切
成蚕豆大颗粒,先煎半小时。每日 1 剂,早晚分服。如疼痛剧烈可加全蝎、蜈蚣。本方
治顽痹有较好疗效,如服用 10 剂不效,则改用它法治疗(心、肝、胃病及孕妇忌服)。用

生黄芪 15~30 克,白术、桂枝、制川乌、制草乌、防已各 15 克,桑枝 30 克,莪术、
当归、白芍各 12 克,炙甘草 10 克,热盛加生石膏、土茯苓各 30 克;寒盛加细辛 3~
6 克,桂枝用到 20 克;气血亏虚者加党参 20~30 克,首乌 15 克。日 1 剂,连服 3
个月后改隔日 1 剂,再服 3 个月。继以上方制丸剂,连服 6 个月,以巩固疗效。共治疗
45 例,缓解 11 例,显效 15 例,好转 16 例,无效 3 例。
以制马钱子为主:制马钱子 200 克,寻骨风、鹿角、黄芪、鹿衔草、乳没、丹参、
制川乌各 300 克,白术、防风、甘草、知母、白芍、桂枝各 200 克,麻黄、怀牛膝各 150
克。共研细末,成人每晚睡前服 1 次,5~12 克,用熟蜜调,酒送服。从小剂量逐渐加
大,以手脚稍有抽动感为准,无抽动感第 2 日仍加量,但每天加量不超过 0.6~0.8 克。
治疗 34 例,结果临床痊愈 9 例,显效 16 例,好转 7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4%。
重用虫类药:类风湿关节炎经久不愈,以虫类药搜风通络,常可收到较好疗效,已
被临床广泛使用。蠲痹六虫汤:炙全蝎、炙蜈蚣各研细吞服 1~1.5 克,炙蜣螂虫、炙蕲
蛇、甘草各 4.5 克,炙蛮虫 6 克,鹿衔草、寻骨风、钻地风、露蜂房各 9 克,当归 15
克。随证加减。治疗 157 例,痊愈 141 例,显效 12 例,有效 3 例,无效 1 例。蚂蚁为
近几年发现的对本病有明显疗效的药物。
蚂蚁丸:蚂蚁 50 克,人参 1 克,当归 4 克,黄芪、鸡血藤、丹参各 7.5 克,淫羊藿、
巴戟、苡仁、威灵仙各 5 克,蜈蚣 25 克,制川乌、牛膝各 2.5 克。研细,蜜丸,每重
12 克,每日 1 丸,与核桃仁 1 个,大枣 1 枚共研极细,盛入盆中,加鸡蛋 1 个搅匀,蒸
成蛋糕状,用白开水空腹送服。急性发作配合口服西药或中药汤剂,3 个月 1 疗程。治
疗 112 例,经 1~3 个疗程后,完全治愈 34 例,基本治愈 46 例,好转 24 例,无效 8
例,总有效率 93%。也有用广西产大黑蚂蚁干燥粉末,加蜂蜜为丸,每次服 5 克,日 3
次,白开水送服,30 天为 1 疗程。连服 3 个疗程,治疗 51 例,显效率 75%,总有效率
100%。又如以蚂蚁为君药,占 50~70%的中药散剂--玄驹类风湿灵 1 号散等治疗类
风湿关节炎 10000 例,经 6 个月治疗,临床治愈 1100 例,显效 5000 例,有效 3900 例。
雷公藤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是当前公认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药物。药
理实验表明其全根煎剂具有抗炎、抗癌、杀虫等作用。用雷公藤提取物制片剂(每片含总
萜 20 毫克)口服,每服 2 片,日 3 次,治疗 3 个月,155 例中近期控制 37 例,显效 46
例,好转 60 例,无效 12 例。其镇痛、消除关节肿胀效果好,且能使半数患者血沉恢复
正常,类风湿因子转阴。用雷公藤合剂:雷公藤 2500 克,制川、草乌各 320 克,红花、
炒杜仲、当归、生黄芪各 180 克,水煎 3 次,得汁 1000 毫升,待冷加入 50~60 度白
酒 1000 毫升,混匀,装瓶存放 1 年。服药时 500 毫升溶入白糖 100 克。15 岁以上患者
每次服 20~50 毫升,儿童减半,日服 3 次,饭后服,3~6 个月为 1 疗程。共治疗 92
例,关节疼痛、肿胀或积液等症状改善者达 85.9~97.8%。有人总结综合了国内 1478
例报告,其显效率从 9.1~77.4%不等,总有效率 86.7~98.4%,和其它疗法相比,效
果近似。但因是单味药物,且采用了新剂型及提取物,临床使用有一定优越之处。目前
有些患者服用本品疗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用药时间太短或坚持连续服用。本药取效缓
慢,越效时间 2~7 天,最佳疗效在 2~3 月之间,用药需半年~2 年,才能使病情基本
稳定。其副作用在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青风藤能去风湿,通经络止痛。药理试验证明有显著的镇痛、镇静和抗炎抗过敏作用。
用青风藤生药 94 克或加麻黄 6 克(后下),水煎或浓缩成片,早晚分服。治疗类风湿关节
炎 330 例,总有效率 93.6%。用青风藤汤:青风藤 30~50 克,秦艽、寻骨风各 15 克,

何首乌 30 克。随证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80 例,结果基本控制 24 例,显效 72 例,
有效 66 例,无效 18 例。因青风藤量大,可有皮疹、眩晕、呕吐等副反应,与甘草同煎
或用量由小渐大可减轻。
用雷公藤和青风藤组成的抗风湿酒
寒型用 1 号酒:雷公藤 250 克,青风藤 150 克,川乌、桂枝、川牛膝、海风藤、秦艽
各 60 克,黄芪 80 克,当归、防已各 40 克,红花 30 克,甘草 20 克;
热型用 2 号酒:雷公藤 250 克,青风藤 150 克,生地 100 克,黄精、秦艽、丹参各
80 克,海风藤、忍冬藤、怀牛膝各 60 克,白木耳、石斛各 40 克。
随证加减。用水 5000 克,煎至 1000 克去渣,加冰糖 250 克溶后待冷,加白酒 1000 克
装瓶密封。20~30 毫升/日 3 次,钣后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55 例,其中见效较慢
之 40 例外贴祖师麻膏(花生油 2500 克,熬 50~60 分钟,冷后逐渐加樟丹 900 克,再
熬到滴水成珠,冷后加祖师粉 750 克,摊成膏药)。结果显效 94 例,有效 52 例,无效
9 例。以上病例中有 116 例曾用激素治疗无效,服用药酒后短时间内可撤除激素而获疗
效。
近年来,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某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疗效的中药进行了实验
研究,其结果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① 具抗炎作用的中药:木瓜、青风藤、秦艽、川
乌、草乌、汉防已、刺五加、蛇类、苡仁、怀牛膝、杜仲、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② 抗
变态反应的中药:秦艽、汉防已、细辛、桂枝、青风藤;③ 镇静、镇痛作用的:杜仲、
桑寄生、乌头、苡仁等。在用 15 种中药对实验性关节炎的研究中发现,水煎剂中地黄、
路路通、人参叶总甙、天麻能明显促进关节肿胀的消退;酒浸剂中,地黄作用最强,白
花蛇次之。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难治之症,必须坚持治疗,坚持综合治疗。西药和中药,内治和外治,
休息和运动,心理治疗和体育疗法,物理疗法等相互配合,不可偏废。当前治疗上存在
的问题是:① 病人休息过久,过多或只注意药物治疗而忽视其它方面的综合治疗;② 重
视关节症状而对关节外症状注意不够;③ 服药疗程过短。一般情况下服药应半年到 1
年。特别是中药因服用时间过短,不能发挥疗效。服药至显效后,处方应相对固定。在
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调摄,慎寒保暖,勿过劳逸,避免感冒,及时治疗感染病灶,适
当参加医疗体育锻炼,对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十分有益。
用方绝招
1、辨证治疗:
湿热阻络型:灵仙、忍冬藤、桑枝、络石藤、萆解、黄芪、地龙、连翘、鸡血藤、
秦艽各 20 克,苍术、黄柏、川牛膝各 10 克;
寒热错杂型:桂枝、白芍、知母、熟附片、红花、皂刺、狗脊、防风各 10 克,生地、
地龙、骨碎补各 20 克,生黄芪、桑寄生各 15 克;
肝肾两虚:生地、熟地、熟附片、川断、骨碎补、桑寄生、威灵仙、狗脊、白芍、
鸡血藤、红花、皂刺、生黄芪各 10 克。气滞血瘀痰阻加乳香、没药、姜黄、制香附、制

川乌各 10 克,细辛 3 克,地龙、伸筋草、土鳖虫各 15 克,蜈蚣 1 条,青风藤 30 克,
生地 20 克,贫血或汗出恶风者加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 480 例,结果治愈 182 例,
显效 33 例,好转 234 例,无效 31 例。
万节通痹汤剂:蜈蚣 2 克,炙乌梢蛇 9 克,全蝎 3 克,僵蚕 9 克,地龙 10 克,蜣
螂虫 6 克,炙豹骨 6 克(可用狗骨代),露蜂房 9 克,老鹳草 10 克,制川乌 2 克、细辛 3
克,牛膝 10 克,制乳没各 6 克,当归 10 克,甘草 6 克。日 1 剂,文火久煎,分 3 次饭
后温服。胶囊:上方加麝香 0.3 克,羊肝 15 克,海狗肾 3 克,生黄芪 15 克,共研细,
装胶囊。每次由 1 克逐日递增为 6 克,日服 4 次,第 4 次宜在晚上睡前服。膏剂:蜈蚣
5 克,炙乌梢蛇 10 克,全蝎 5 克,僵蚕 10 克,地龙 10 克,蜣螂虫 10 克,炙豹骨 10
克,露蜂房(炒黄)10 克,麝香 0.5 克,蟾酥 2 克,冰片 3 克,细辛 10 克,牛膝 10 克,
乳没各 10 克,马钱子 10 克,白芨 20 克,陈醋适量调糊,外敷患病关节,1 日 1 次。
稳定期,药粉加生姜 30 克,鲜葱白带须 30 克共捣为泥,加适量黄酒外敷。3 日换药 1
次。疾病的早期,活动期使用汤剂、膏剂;稳定期三种剂型合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30
例,基本痊愈 42 例,显效 54 例,进步 28 例,无效 6 例,总有效率 95%。
蠲痹通络汤:生芪 30~60 克,制乳没、桂枝、天南星各 12 克,当归、白芍、地龙
各 15 克,制川乌 12~15 克,生甘草 10 克(与川乌先煎 40 分钟),土茯苓 30~60 克。
水煎日服 1 剂,随证加味。风寒湿痹、痰凝血瘀痹两型配合使用十味散(生川乌、生草乌、
生附子、生麻黄、肉桂、干姜各 30 克,生南星、生乳没、细辛各 20 克。研细末)适量,
用白酒调湿,纱布包敷患病关节,每晚睡前敷,次晨取下。治疗 103 例,近期缓解 42
例,显效 35 例,好转 21 例,无效 5 例,总有效率 95.15%。
4、清热解毒法:
① 阴虚内热型:双花、蒲公英各 24 克,丹皮、石斛、青蒿、威灵仙、独活各 15 克,
生地 30 克,白薇、秦艽各 12 克;
② 湿热型:双花、苡仁各 24 克,蒲公英 20 克,黄柏 12 克,土茯苓 30 克,车前
草、泽泻、苍术各 15 克,川牛膝 18 克;
③ 瘀血发热型:双花、土茯苓各 30 克,猫眼草 12 克,生地、威灵仙、远志、牛
膝、赤芍各 15 克。1 月 1 疗程,治疗活动性类风湿 133 例,临床治愈 32 例,显效 46
例,好转 48 例,无效 7 例,总有效率 94.7%。
5、身痛逐瘀汤:桃仁、牛膝各 15 克,红花、川芎、羌活、五灵脂、香附、秦艽
各 10 克,地龙 12 克,没药、甘草各 6 克。1 日 1 剂,水煎服。结合中药外洗或离子透
析:乳香、没药、刘寄奴、细辛、桃仁、红花各 15 克,王不留行 20 克,丹参 25 克,
黄柏 10 克,海风藤、络石藤、伸筋草各 30 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5 例,治愈 2 例,
显效 5 例,好转 8 例。
名老中医绝招
① 补肾祛湿治尫汤:适用于肾虚寒实证。药用川断 12~15 克,补骨脂 6~

12 克,制附片 6~12 克,熟地 12~15 克,骨碎补 9~12 克,淫羊藿 9~12 克,桂枝 9~
15 克,独活 10 克,赤白芍各 9~12 克,威灵仙 12 克,麻黄 3~6 克,防风 6~10 克,
伸筋草 20~30 克,松节 15 克,知母 9~12 克,炙山甲 6~9 克,苍术 6~10 克,炙虎
骨 9~12 克(可用自然铜 9~12 克,透骨草 30 克,寻骨风 20 克代),牛膝 9~12 克。水
煎服。每日 1 剂。上肢关节重去牛膝,加病毒 9 克,羌活 9 克;瘀血明显加血竭 0.7~
0.9 克(冲服),皂刺 5~6 克,乳没各 6 克(或苏木 15~20 克);骨质变形严重者可去伸筋
草加透骨草 30 克,寻骨风 10~20 克,自然铜(醋淬先煎)10 克;筋挛肢体蜷缩者,去苍
术、防风、松节、加入生苡仁 30 克,木瓜 9~12 克,白僵蚕 6~9 克,并加重白芍、桂
枝用量;脊柱僵直、关节不利者去牛膝、苍术,加金毛狗脊 12~15 克,鹿角胶 9 克,
羌活 6 克。患者应坚持服药 50~100 剂,见效后用上方 4~5 剂研末,每次 3 克,2~3
次/日,长期服用,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② 加减补肾治尫汤:适用于肾虚标热轻证。药用生地 15 克,桑寄生 20~
30 克,地骨皮 10 克,酒炒黄柏 12,知母 12 克,骨碎补 15 克,川断 15 克,威灵仙 12
克,炙山甲 9 克,羌独活各 9 克,白芍 15 克,忍冬藤 30 克,络石藤 20 克,桂枝 10
克,桑枝 30 克,红花 9 克,制乳没各 6 克,炙虎骨 12 克(另煎兑入)。热多者可加秦艽
20~30 克;痛重者加蚕砂 10~15 克,海桐皮 15 克。
③ 补肾清热治尫汤:适用于肾虚标热重症。生地 15 克,桑寄生 20~30
克,地骨皮 10 克,炒黄柏 12 克,知母 12 克,骨碎补 15 克,川断 15 克,威灵仙 12
克,炙山甲 9 克,羌独活各 9 克,赤芍 15 克,忍冬藤 30 克,络石藤 20 克,桂枝 10
克,桑枝 30 克,红花 9 克,制乳没各 6 克,炙虎骨(或豹骨、熊骨)12 克(另煎兑入)。治
疗 76 例,痊愈 4 例,显效 23 例,好转 42 例,无效 7 例。
肾蠲痹汤:熟地 15 克,炙蜂房、炙乌梢蛇、炙土鳖、炙僵蚕、当归、骨碎补、鹿衔
草、仙灵脾各 12 克,炙蜣螂虫 8 克,甘草 3 克,炙全蝎、炙蜈蚣各 2 克(研细,分 2 次
冲服)。连服 5~10 剂。待症状改善后,用本方 10 倍量研细;另以老鹳草、苍耳子、??
莶草、徐长卿、虎杖各 120 克,煎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早晚各服 6 克(经期、孕期停服)。
如肢节拘挛僵硬加炮山甲或皂刺;骨质增生加制海藻、昆布、生牡蛎;颈椎骨质增生加
葛根。本方对寒湿型、痰瘀型疗效较好。
① 制川乌、制草乌、苡仁各 100 克,制乳没各 150 克,制马钱子 50 克,怀生地 200
克。制水丸。功能:祛风散寒除湿,温通化阳,活血化瘀止痛。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寒型。
成人每服 5 克,1 日 4 次。连服 3 个月为 1 疗程。初服宜从小量开始。孕妇、心功能不
全、心律不齐忌用。
② 萆解 200 克,怀生地 200 克,制马钱子 50 克,制乳没各 150 克,苡仁 100 克。功
能:祛风除湿,清利湿热、舒筋活络,活血消肿止痛。主治类风湿关节炎热型。孕妇、
高热、体质阴虚、癃闭患者用。本方为河南中医学院娄多峰教授在其家传秘方基础上研
制而成。曾荣获 1986 年度全国重大科技成果奖。用上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600 例,有
效率分别为 94.01%和 95.41%。对盗汗、神疲、乏力、烦躁的缓解率为 94.1%。
用于正虚邪盛型类风湿关节炎川附片 15 克,乌梢蛇 30 克,全蝎 5 克,桂枝 9
克,地龙 9 克,细辛 3 克,石楠藤 12 克,杭芍 9 克,川芎 5 克,当归 12 克,生熟地各
9 克,西红花 3 克,元胡 6 克,炙草节 9 克。。

白芥子性味辛温,散寒化湿,通经达络,消肿止痛,为治类风湿关节关节肿胀的消肿必
用要药。寒胜者配麻黄,热胜者配地龙、生大黄。
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麻黄 100 克,生石膏 400 克,生白术 60 克,川乌 15
克,桂枝 30 克,威灵仙、生甘草各 10 克,红花、防风各 12 克,鲜生姜 50 克。水煎,
晚上徐徐温服,服后就寝,盖被入睡,0.5~1 小时汗出。若不出汗,可热饮少量糖水。
药后避风寒冷水数日。分型加减用药:① 寒湿型:先行发汗,继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
枝芍药知母汤加减;② 风寒湿型:先发汗,继用独活寄生汤,麻黄加术汤加减;③ 湿
热型:先用宣痹汤、二妙散及小柴胡汤加减清热除湿,尔后再发汗;④ 风湿热型:先用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或木防已汤加减,待热除痛减,再行发汗;⑤ 肝肾亏虚型:用归芍
地黄汤、芍药甘草汤合藤类药加减。个别患者仅需微微发汗。
生地黄 60 克,熟地黄 30 克,炒白术 60 克,淡干姜 12 克,制川乌 6 克,北细辛 4.5 克,
蜈蚣 3 条(打),生甘草 5 克。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分作 3 次服。病情好转后,生地减
量,加黄芪 30 克,疗效明显。
蜈蚣 5 条,全蝎 15 克,僵蚕 30 克,祁蛇 30 克,乳香 30 克,没药 30 克,穿山甲 20
克。另以葛 30 克煎汤,以汤泛上药粉为小丸,每服 10 克,日服 2 次 。
【处方】生草乌 30g 生川乌 15g 生南星 15g 马钱子 15g 虎杖 10g 红花 10g 莪术
10g 乳香 10g 没药 10g 姜黄 10g 赤芍 10g 桂枝 10g 丁香 6g 细辛 6g 冰片 2g
粉碎成粗粉, 加 75%乙醇 1500g 密封浸泡 7 天后备用
【功能与主治】驱风除湿,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活血化瘀,通利经脉。用于急,
慢性扭,挫伤,风湿关节疼麻,骨质增生,冻疮及腰椎间盘脱出疼痛
【用法与用量】理疗推拿过程中配合运用;或与患者自己外用搽患处,每日 3~
4 次 。
类风湿性关节炎
[药物组成] 昆明山海棠干根 200g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每次服 10~20ml,每日三次,饭后口服。
[制备方法] 上药浸泡白酒比半月。
[资料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6,(5):8
治疗类风湿方子
穿山甲珠 30g 青风藤 30g 海风藤 30g 千年见 30g 追地风 30g
当归 10g 赤勺 12g 生地 12g 川雄 10g 桂枝 15g 红花 10g
用 3 斤白酒(最好是 65 度)红糖最少 1 斤半,药放酒里泡 7 天。然后把凉水倒入盆子
里,把盆子放在火上
,把酒瓶放在凉水盆里等水开后 1 到 2 分钟拿下。早晚各喝一大口。
这是从一位出家师父那里得到的方子,这位出家师父曾得类风湿,夏天手不能沾凉水,
腿无法打坐。服用此方后,已经痊愈。

二、
风湿寒痹蒸法治疗除了麻烦点,没有内服药的各
种副作用,治好不易复发。有复发的再用也有效。
因此隆重向大家推荐
药方:川乌 20 .草乌 20. 麻黄 20. 细辛 20 。桂
枝 30 。 桑枝 30 .伸筋草 30 透骨草 30 红花 20。
北五加 20.
用法:鲜柳嫩枝一把,鲜黑松嫩枝一把,切碎前
药一起煮多加水,沸腾后把患处放在药汽正上方
一尺左右,以觉热还不烫为度,在患处上边还要
盖一块长方型塑料薄膜,宽是正盖在患处的长度,
长是两边垂下正搭在锅边。药水要一直沸腾,至
少要蒸一小时。可适当延长,要求患处要一直出
汗。一日一次,一剂能用 2.3 天。
大家可以根据当地药材加减当地治风湿的草药。
治陈旧性闪挫伤,冻伤也有很好效果,一般局部
气血偱环失常,都可以用试治
三、
配方:麻黄 10 克、艾叶 10 克、乌梢蛇 15 克、蕲
蛇 15 克、乳香 10 克、白芷 10 克、威灵仙 50 克、
千年健 10 克、钻地风 10 克、伸筋草 30 克、鸡血
藤 30 克、羌活 15 克、独活 15 克、牛夕 15 克、
当归 12 克、防己 12 克、桂枝 15 克、木瓜 12 克、
葛根 15 克、穿山甲 15 克、蚂蚁 50 克、黄芪 20
克、白术 15 克、一口钟 80 克(红喇叭花)、金
樱子 15 克、甘草 15 克。药店加工成粉。
服法:每天服 3 次,按各人病情轻重每次 5 到 10
克(一小汤勺或两小汤勺)三餐前半小时服用。
一到三副药可以根治。
http://blog.163.com/520mylife2009/blog/sta
tic/109416279200952821820713/
关节炎、肩周炎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食用细盐 1 斤,放锅内炒热,再加葱须,生姜各 3
钱,一起用布包好,趁热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
连用一星期,有追风祛湿之功效。
http://tieba.baidu.com/f?kz=561222377
一位同学告诉我们,用生菜籽和黄瓜籽炒熟磨成粉,
早晚各一勺。主要针对风湿类风湿和骨关节病。
还有一个是取刚能吃的嫩玉米棒 30―50 穗,连同外
层嫩皮、缨子(玉米胡须)一起下锅,加水 15―20

公斤,大火煎煮 30 分钟左右。取嫩玉米食用。趁热
用煮玉米的热水薰洗患处。两天一次,连用 3―5 次。
在一本中药典籍中我查到的一个方子 : 蚂蚁丸
药物组成:蚂蚁 30g,何首乌 30g,熟地黄 30g,人
参 30g,五味子 30g。
功效:补肾健脾,壮筋骨,益气血。
主治: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上药碾碎过筛,以水调和为丸,每丸 2.5g,
每 3 日服 1 丸,10 丸为 1 疗程,共 2 个疗程。
湖北著名老中医许老头(当时的名老中医权威)留下的一组医方,专治风湿病,
类风湿,骨变形等症。又在今年五月份家内人患有风寒型类风湿,骨变形之“不
死的癌症”。经住院治疗很不理想,且又花不起那么多的钱,所以自行做主按此
医方前往药店抓药煎服,历时三个月病情控制住了没有任何的骨疼痛感,行动自
如方便,疗效十分显著而又明确,故不忍私藏和谋利,特别公开普及。
海蛇:15 克 泽泻:9 克 桂枝:9 克 乌头:9 克 桑枝:24 克
海风藤:12 克 千年建:9 克 共七味水煎日服三次,忌大荤及生冷,辛辣。
并愿天下所有风湿,类风湿,骨变形的病友早日康复!并回向给许老中医功德无
量!乘愿再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此方仅供天下善心医务人士及有缘病友参考与采用。
白衣德林合十!
丁亥冬月十七日
皮肤病按摩法(痤疮、白癜风特效) 貌似有理,欢迎验证每次按摩劳宫、风市二
穴各 5-15 分钟,每日 1-2 次。一般 7-15 日即见效;坚持按摩可治愈。 本法为
师传多代人的按摩实践之经验;笔者曾以其法治愈多人。
本法另对手癣、足癣、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痤疮、口疮、口臭、胃痛、癔
病、面神经麻痹、哮喘、鼻炎、眼结膜炎等、也均有特效.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 2、3 掌骨之间偏于第 3 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风市: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七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治疗湿疹-方--只有密药 没有密方 湿疹: